文/华斌
漫画/邝野
去年,我家的重中之重是儿子的高考。他最终能够顺利进入南京一所重点大学,且是热门专业,少不了“网”的一份功劳。这网,就是令许多少年迷恋、家长头痛的那个互联网 。可我的家人,却从心里感谢有这么一个网。
购电脑三年来,我和妻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的上网要求,怕耽误他的学业。
今年春节过后,儿子软磨硬缠,要和我们订下个所谓“君子协定”:只要家里电脑上了网,他就专心住校复习迎考,周末回家过把网瘾。我和妻思量着答应下来,却附加了条件:要他把一直拖后腿的外语赶上去。这也算是因势利导,发挥“网控”效应吧?想想看,在家上网,比在街头网吧上网,可控性不是强多了?
每到周末,儿子回来把背包一放,就迫不及待地开机上网,无非是网上游戏、网上聊天。看他那昏天黑地地泡在网上、食不甘味的样子,我们就有点后悔不该轻率答应他的上网要求。
事情的转机是在每次月考,他的外语成绩像新春的竹笋节节上升。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在网上经常联系的是两个美眉:一个是安徒生故乡丹麦的安娣,读七年级;一个是日本裔的美国女生久美,读九年级。按咱中国的标准,都是初中生。尽管学历比儿子低,但在网上聊天、网下通信,用的都是英语。虽然她们网上聊的、信上写的,都只是些各自所在地的地理风情、个人爱好等,可儿子肚里存的那点“洋码”却对付不过来了。
开始他在网上还发问这词怎么讲,那话什么意思,后来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就索性买了许多专业英语书,如生活、旅游等方面的,恶补猛啃。紧迫性、实用性摆在那儿:不为分数,仅为面子,他也得啃啊。
高考分数下来,儿子的外语成绩在全班遥遥领先。除了他的铁杆网友同学知悉个中原因,老师和其他同学都惊讶不已。
后来填报志愿时,他一挥而就,从容自信。因他根据预估总分和自己的专业爱好,上网查询判断,与我们商量推敲,早已心中有数。录取通知书一到,他又在网上将新校园的概况如公寓几人一间、配置如何,查个一清二楚。我们为他准备行李就有了针对性,省钱省时又省力。
后来单位里有孩子读书的同事知道了这“网”事,似是受到启发,不再谈“网”色变了。年轻的同事却打趣:“可得盯紧点啊,别让美眉把你宝贝儿子给一网‘网’走了。”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