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时尚女性 > 情感 > 正文
心理专家作客新浪与网友谈母亲节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10日17:49 新浪女性

郭蓄芳(左)、屈英(中)、刘华清(右)

  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母亲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三位专家和各位网友一起谈论一下母亲节的话题。现在请三位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并向新浪的网友打声招呼。

  郭蓄芳: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病房的主任郭蓄芳,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见面。

  刘华清:新浪网友你们好!我是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抑郁症专家门诊的主任,我非常高兴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能和网友在网上聊天,谈母子关系问题。谢谢。

  屈英:新浪的网友你们好,我是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我叫屈英。我一直从事临床心理治疗的工作,在整个治疗工作中,我们接触到一些有关孩子的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借母亲节到来之际,想跟大家聊聊亲子关系和子女的教养问题。谢谢。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补充一下自己研究的领域。

  刘华清:我主要是在门诊做一些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工作,儿童青少年心理的问题大多数和家庭环境、和母亲、和家长有很大的关系。我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和家庭有很密切的一些关系。我们可以从这方面来探讨有关于母子关系的一些话题,以及所引起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郭蓄芳:我是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病房,以前主要是做各种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神经症、人格问题、心理生理障碍等等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也开始接触一些与亲子关系、与家庭有关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的个性和家庭教育、教养和他的生活对他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家庭治疗的问题,所以今天很高兴能在网上和大家谈谈,也许还有我们自己成长和与我们家庭共同成长的问题。

  主持人:母亲节好象是来源于西方,能不能请几位老师谈一谈作为一个中国人,各位又是这方面的专家,对母亲节是怎样理解的。

  刘华清:我不太清楚母亲节的情况,包括它的历史和来历。但是,我想天下的孩子,无论是西方的节日,还是中国的节日,我们都要感谢我们的母亲,对我们长大付出了许多的辛苦和汗水。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母亲,也没有我们现在的今天。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她让我成长,而且我还有机会来报答我的母亲。这个母亲节,我想陪我母亲一起过,比如说她希望到哪里去,或者说去逛街、购物,到公园去玩儿,吃饭,这一天我要做一个好儿子、乖孩子,希望我的母亲高兴、快乐。

  郭蓄芳:不过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过西方的节日,这个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东方对于家庭观念的重视一点不低于西方的重视程度,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东方几千年前有这样的说法。东方对父母特别的一种爱,绝不低于西方,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形式而已。现在国外的一些东西也引进东方来了,大家也开始注意到,能否在这一年的某一天为自己的母亲做一点什么事情,不知道这件事情网友是怎么想的。

  屈英:我过去没有一直太注意这个问题。我们最早想和网友聊天,主要是从单亲母亲说起的,想从这方面为单亲母亲做一点事情,单亲母亲教育子女下的工夫比一般的母亲更多一些。在我日常工作过程中,我发觉有一些单亲母亲的孩子常常存在着一些很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双亲家庭里是不常见的。所以我们特别想利用这一天,为单亲母亲提供一些更好的服务。

  网友:我是一个母亲,离婚后由于前夫阻拦的原因,无法在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而且孩子也不能跟母亲在一块,这样对孩子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刘华清:肯定是有影响的。特别是离婚以后,孩子和父母见面的机会被孩子的爸爸剥夺了,对孩子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孩子在成长的年龄,需要母爱和父爱,母爱和抚爱的缺乏对孩子心理的成长是有很大的伤害性,这种伤害性的作用不是即时显现出来的,等到成人以后就出现缺乏母爱所带来的后果,可能和人接触不良,可能有反社会、有逃学,或者有品行上的问题。遇到父母双方不相爱这种情况,最好要提供一个机会,让孩子看到父亲和母亲,让他们心里有安全感、有幸福感,有爱充满孩子的心,他们就可以很友善地对待自己和别人,这样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就减少了。

  郭蓄芳:我有一个亲身经历的个案提供给大家,跟这个情况很相似。

  父母离婚以后,孩子归父亲抚养,有父亲、奶奶、爷爷、姑姑,一大家子人。这些人能不能够提供给孩子替代他母亲的爱呢?这个孩子在青春期前后就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主要就是不肯上学,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父亲非常着急,不知道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这样就找到我们求治。我们说,这个孩子的问题很有可能跟离婚以后跟母亲没有接触有关。

  这个家庭一开始是不接受我们的,但是经过我们医生做工作,他们同意来见医生,这样带着孩子到我们这里来做家庭治疗。我们发现这个孩子之所以出现上述学习上的问题,因为他有一个心理,希望把母亲拉到身边来。对于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是很大的,希望父母能够帮助他共同解决,但是他没有办法跟父亲说能不能让我见见母亲。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出问题。一出问题,全家人就变得很紧张,不知不觉就把母亲拉近了这个破碎的家庭。

  刘华清:郭主任说得很好,我有一点想法。这个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要有和爸爸在一起的经验,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不仅要有和爸爸在一起的经验,还要有和母亲在一起的经验,有这样的经验孩子成长才更顺利,才更好的有能力应付外面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和同性、异性的交往,这些经验要从母亲和父亲那里学习到。如果机会剥夺了,长大以后就会出现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

  郭蓄芳:我补充一下刘主任的话,这个孩子对父母的爱,父母是一个孩子出生以后的第一位老师,都是先从父母这儿学会了爱和被爱,才会到社会上爱或者接受爱,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在家庭中没有学会这一点,只学会了父母的争吵、离婚、敌视,孩子到社会上以后怎么办呢?他也不会爱别人,就会感到这个社会对他是很敌对的。

  网友:儿童语言少,而且经常想一些与死相关的问题,是否是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

  刘华清: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多大,是经常说这个问题,还是偶尔说这个问题。我想和网友讨论一下出现这个问题的频率。如果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及早地找儿童心理科的医生诊断和治疗。因为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比如睡觉不好,情绪怎么样,是不是哭啊,掉眼泪,看睡眠的情况怎么样,是早醒啊,还是怎么样。

  还有吃饭怎么样,胃口怎么样。还有上学的情况怎么样,逃学不逃学,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和老师的关系怎么样?同学反映这个孩子的情况是怎样的。如果表现为情绪不太好,经常哭、掉眼泪,经常说活着不如死了好,或者说睡不好觉,感到生活没有意思,或者情绪有些变化,经常暴躁、发脾气,就要考虑是否是儿童的情绪问题,我们会考虑到情绪障碍或抑郁症的问题。应该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的。

  屈英:这种情况我遇到过两例,有两个家长都跟我提出这个问题。孩子刚刚五六岁,还有一个刚刚上小学,事情一不如意,就说我去死,我去自杀,甚至会说出来我用什么方法去死。我后来跟他的父母特意了解了一下家庭的状况,我发现他的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经常发生问题,其中一方经常有这一类的语言出现,比如你再吵我就要死了,或者我就出去了,再也不回来了。

  这里有一个孩子的模仿问题,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大人的行为。当你去谴责他、说他的时候,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了。网友:在医院里做心理咨询一般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屈英:在门诊做一般的心理咨询,二十分钟收二十块钱。如果进入治疗阶段,就分几种情况,一般的心理治疗是按一小时三十块钱收费,还有精神分析,要主治医生做就是四十块钱,如果是副主任医生就是六十块钱,根据级别有所不同。

  网友:一般的咨询一共需要多长时间?

  刘华清:一般的心理咨询,上午是副高级职称的号,四个号,四个小时左右是四个号,一个人一个小时左右。咨询和治疗是连续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网友:我从小不是在母亲身边长大的,小时候和母亲之间有很大的隔阂,现在有所改观,但是总感觉中间差了一点什么。我想在母亲节的时候对母亲有所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做。

  刘华清: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因为你从小不在母亲身边长大,母爱缺乏,和母亲之间有一种不是天然、自然的母子(女)关系,向母亲流露自然感情,可能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者有不自然的反应,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人不在父母长大,隔代教养,或者是别人抚养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正常化的反应。如果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要表达感谢和爱,可以用任何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这是没有约束的,也是没有什么限制的。

  表达你的感谢和爱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说在成长过程中,和现在你身边发生的一些特别有趣的事情可以和母亲聊一聊,谈天说地。也可以把你看的一本书,一本杂志有意思的情节跟母亲聊聊,或者送母亲鲜花,富有浪漫感情表达的康乃馨。

  屈英:给母亲点一首歌。

  郭蓄芳:我想问这位网友,你说你感觉跟母亲好象很长的一段生活时间里面有隔阂,这种隔阂是怎样产生的?是因为跟母亲没有在一起。你现在想弥补这种隔阂,怎么会想到要去弥补?对母亲的感情是爱,是恨?

  是对母亲对你忽视的怨恨还是什么?其实有时候我们审视自己的情感会发现,爱与恨是一个问题,而它的反面却是冷漠。你还在想我跟母亲有隔阂,说明你对她有爱。如果你是对她冷漠,那才是真正与爱和恨相反的一面。如果你是爱她的,或者是恨她的,说明你对她是有情感的。你要直接表达你的情感,看看母亲是怎么对你的看法,也许可以弥补你们这么多年的隔阂。

  网友:屈英老师,我经常和我妈妈吵架,怎么样才能够和妈妈的关系处得更好一些?

  屈英:这个问题让我来给你解答,我还是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你和父母的关系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水平上,父母之间的交流怎么样,或者说和母亲之间吵架都吵哪些内容,是由于父母干涉太多你不满意,还是由于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主持人:还要根据你具体的情况才能够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

  网友:我现在都二十多岁了,但是什么事情妈妈都不放心我去做,都认为我做不好,这是对我的一种束缚。

  屈英:对。很多孩子,很多高中生、大学生都有这种感受,我特别想对妈妈说一句,该撒手的时候就要撒手,该要让她们自己做事的时候,就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

  网友:我现在和自己的父母不住在一起,在两个城市里生活,有的时候也考虑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把父母接过来,但是那样的话,大家住在一起可能会有很多的矛盾,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刘华清:我不知道你的性别,我的感受是这样的。也许你自己有内心的冲突和问题,比如结婚了,和爱人在一起住,再把父母接过来,有婆媳问题,或者跨代人之间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你可能怕担心到时候处理不好这些矛盾,你现在出现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网友:以前我在一所私立幼儿园工作,我发现现在的小孩子都特别自私,感觉小朋友之间没有我小时候那种纯真的感情,是不是这种情况和家庭教育有关?母亲在这个问题上起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刘华清:分享幸福和分享快乐,和朋友在一起,就像我们经常谈到的,一个人快乐不是快乐,和大家一起快乐,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快乐。也许你看到的是你所在的私立幼儿园,不能代表全体的孩子,因为私立幼儿园有特殊的环境和现象。

  我认为现在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很健康的,父亲和母亲都能够教育孩子和小朋友分享他们的玩具、糖果、学习用具,从小就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感,以及和别人分享快乐的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开始从小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网友:我的孩子一岁半,明显感觉性格比较倔强,这样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呢?

  刘华清: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一岁半的孩子的成长,这和包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包括父母怎样教育他,或者孩子遗传过来的人格素质和性格,都有关系。怎么让孩子从倔强到听话呢?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对孩子这种表现的态度和处理的手法,这是最重要的。

  因为快到两岁的年龄,孩子有抵抗性,有和父母说“不”、说“不要”,说否定的语言,这是成长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是很正常化的问题。

  郭蓄芳: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就很担心,我没有孩子,可是我看身边的很多人对孩子的教育好象都有很大的问题,这不完全是个体的问题,也有很多是社会方面的因素。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封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我们小时候,都有兄弟姐妹,有很多的玩伴,住在平房里。小朋友之间彼此交流非常多,大家在院子里玩儿,感觉幼年的时光非常快乐。可是现在父母、社会、家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要他上重点幼儿园、小学、中学,将来上清华、北大,这样孩子就失去了童年玩儿的乐趣,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学钢琴、小提琴?其实不是的,最重要的是快乐,能够和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快乐,这是一个孩子社会化的问题。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从母亲的怀抱走向社会的怀抱的一个过程,可是没有跟同龄人的接触,没有同伴,就无法很好地社会化。整体就是生活在父母,甚至6:2:1的家庭中,一个孩子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上面又有四个老人,都用放大镜看着他。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就没有同龄人的乐趣,不知道怎么跟同龄人接触,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他十分溺爱,这种溺爱的孩子是无法走出家门,面对社会的。

  可是面对社会是他要迟早要接受的一个问题,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在青春期,或者青春期以后在接触社会的时候,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困扰,这是跟家庭教育密切不可分的。

  网友:我的孩子今年九岁了,上三年级,平时的成绩非常好,但是只要他考试的不到满分,就非常的自责。我们作为家长并没有怪他,可是他总是不能原谅自己,劝也没有用。这样长期下去,会不会给孩子心理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郭蓄芳: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很不同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相同的。就是一个家庭里对孩子的教育,过分控制、过分严格,或者过分溺爱,都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刚才这个孩子,可能父母并不见得给他太多的压力,但是有些信息是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的。有可能有非常追求完美的父母,这样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有一些是来自于家庭、父母的,有一些是来自于社会对他的需求。也许他上重点中学,我见过很多上重点中学的孩子,就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考一百分才可以,99分就不行,有的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就是父母要求,为什么丢了这一分?是马虎导致的,还是到底不会,父母对孩子太严厉,有时候是自己给自己加的压力。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给他压力,父母就要看看你怎么能够帮助孩子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

  网友:我今年已经二十四岁了,我和我的母亲关系一直不好,我母亲脾气特别不好,经常发火,从小到大都担心我妈妈会骂我。由于长期这样,我妈妈从来没有夸过我,我现在自信心非常差,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干不好。这类问题能否通过心理治疗的途径得到解决?

  郭蓄芳:我想这是个人心理成长一个很重要的问题。24岁的一个成年人,可是还抱着妈妈在很小的时候对你产生的影响,而走不进你自己的生活,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希望你能够看一看怎么还离不开妈妈的怀抱,怎么还抱着以前的那些无论是痛苦,还是怨恨的回忆,而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刘华清:关于你和母亲的关系,以及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三者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位网友有机会可以到我们的门诊,或者是心理治疗室继续谈,这个问题对你来说是比较难处理的,你妈妈的脾气不好、发火,从小到大都是批评、否定的语言,没有让你得到肯定和欣赏,无论做错了,还是做对了,从来没有夸过他,在这样的气氛中长大,你很不愉快。

  你应该到我们的心理治疗室找我们,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对你以后的成长可能更有利。

  屈英:有些人不愿意到医院去,有一些心理负担,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找心理医生交谈,比如热线电话,可以在电话的那边把他的困扰告诉医生,这样医生也可以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医院的热线电话就一直在开通着,我们电话是62716286。如果网友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打我们的热线电话,我们每天都有心理医生在那儿值班,每天晚上6点到11点。

  网友: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方面一定会有畸形吗?

  刘华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在以前的研究当中,包括国内、国外的研究中也发现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性相对于双亲家庭高一些。无论是心理报告和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这样的情况。但不是说单亲家庭一定出现心理问题,双亲家庭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也很常见,关键看离婚后单亲家庭离异的父母如何和孩子相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网友:在平常治疗中,有没有遇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本来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然后经过你们的治疗把问题解决了,是怎么解决的?是怎么引导的?

  刘华清:昨天我就看到了一个单亲家庭,41、42岁的妈妈,带着12岁的一个女儿一起生活。女儿很出类拔萃,在一个重点学校读书。妈妈也是很棒的,是在外企公司做一个很高的职位。妈妈和爸爸是在孩子5岁的时候分开的,爸爸到了外地。父母亲因为性格、价值观各方面的不同分开了。

  好在父母都对孩子很关心,孩子很健康地成长,但是最近出现的问题是这样的。她的妈妈一直没有再婚,一直和女儿在一起生活。妈妈控制女儿太厉害了,她希望孩子更棒,好上加好,希望她会钢琴、唱歌、跳舞、书法,学习成绩也要出类拔萃。她和孩子太紧密了,走路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逛街在一起,所有的业余时间妈妈和孩子都在一起。

  这个孩子没有和别人在一起的经验。所以最近半年出现了一些麻烦,她不太愿意去上学了,焦虑,不愿意和妈妈分开,不让妈妈出差,担心妈妈会出现问题。我想这是亲子之间的问题,就是没有个人得空间和距离。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没有和孩子适当的分离,孩子就没有成长,就不会长大,就无法面对外面的社会。

  网友:我现在很想独立,很想离开家自己单独住,但是妈妈坚决不允许。妈妈说除了他结婚,否则绝对不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住。我现在特别烦,不想回家,甚至现在有一些抑郁症状,甚至有时候都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我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郭蓄芳:母子分离的问题,有时候是有双方的问题。有一句话说,一个最聪明的母亲,一个最智慧的母亲,就是看到孩子跌倒,相信孩子有自己爬起来的勇气的母亲。

  这个母亲是不相信他的孩子可以爬起来。但是这个孩子已经不是一个孩子,已经超过18岁,可以和母亲分开。你就要做一些事情,向妈妈证明,你完全有能力可以独立生活,否则妈妈很难放开你。

  如果你不能证明这一点,你生病了,你有抑郁情绪了,你是这样的状况,妈妈更担心你,更放不开你。你想得很好,要离开家,要独立地生活,可是方法不好,可不可以换一种更有效的方法,能够真正独立起来。

  主持人: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讲,一般的父母都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在成家之前就分出去单过的,这可能不是说孩子轻易地做几件事情就能够改变母亲这种观念的。

  您刚才谈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母亲的观念,能否具体提一些建议,应该怎么做。因为我们平时生活中身边有很多人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已经二十五六岁了,觉得自己长大了,也应该长大了,但是母亲就是不放心,就感觉什么事情都应该是家长安排好的。

  郭蓄芳:我们在青春期以后,经常出现第二心理逆反期的一个延续。以前我们认为18岁就是成人了,现在有研究证明说有很多人是要延续到25岁的。你可能在心理上没有超过我们以前作为一个成人的标准,我们是一个年轻人,我们想离开家,可是父母不放手,尤其是母亲。我们是否一定要通过改变母亲再改变自己呢?这是很笨的方法。我们要有聪明的方法,有时候不一定要改变母亲,但是自己也有独立的空间。

  刘华清:我补充一点想法。妈妈为什么不放女儿?为什么要和女儿在一起?女儿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更能够理解妈妈的困难和难处。也许是爸爸妈妈关系的问题,妈妈的事业是否成功,妈妈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要想到更多的层面,也许能够更理解妈妈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也许做女儿的就能够更多地从妈妈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我刚才说到的几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这样考虑下来,我们做孩子的,也许心理上能够更快地适应和平衡。如果有抑郁症状和轻生的念头,我们正好是一个抑郁症的专家门诊,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或者到我们那儿进行咨询。

  主持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作为子女应该从妈妈的角度想想,应该更多地去理解妈妈。有的时候,并不是说孩子从情感上在依赖自己的父母,而是父母从情感上依赖自己的孩子。

  郭蓄芳:这是家庭关系的巧妙,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我想到了一个小建议,马上要到母亲节了,我建议这位网友在母亲节的时候送一个小宠物给妈妈,让她有事情可以做,让她把心思放在一个小狗、小猫身上,就可以减少对子女过份依赖的心理,这样你就有机会离开家,有机会变成一个成年人。

  主持人:刚才谈到了25岁青春期的问题,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我们十几岁,刚刚觉得自己长大了,可能和父母一下子就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和距离。当我们渐渐长大了,懂事了,反而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缩小了。这和您刚才所谈到的25岁青春期是不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是不是在子女真正过了25岁青春期以后,才算是真正长大了,才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

  郭蓄芳:这是一个心理逆反期的必经过程。依赖与反依赖,一个青年人的成长,就是要经过这样一个斗争,一个孩子从小一定是要依赖父母才可以长大,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独立。可是这时候又没有完全具有独立的能力,既想独立,又不知道怎么独立。

  生活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住房方面又需要依赖父母,可是心里又想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父母原来很习惯对他的控制,也跟习惯于子女依赖于父母,这是给每个人心理上一种有价值的感觉。彼此都要经过这样一番斗争。当一个青年人成长,过了青春期以后,也许青春期在18岁以后就可以走入成年,也许到25岁才可以。

  当他过了自己的青春期以后,就已经和父母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就是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稳定,什么事情可以和父母商量,什么事情要自己作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的成熟,也对父母更理解,更不限于依赖与反依赖的矛盾和斗争的境地中去。

  网友:我的孩子现在正在进入青春期,作为母亲,我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刘华清:刚才郭主任谈的问题是很好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大多数的父母,特别是传统的父母亲都不太希望孩子这么快长大,都希望孩子永远停留在5岁以内,这样最好。孩子长到17、18岁,15、16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妈妈和5岁孩子的妈妈是不一样的。

  往往孩子长大了,父母亲还没有长大,就是对孩子的心理空间,孩子的教育还没有长大。我曾经参加过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研讨会,很多家长问心理专家,我们怎样能和孩子沟通,怎样能教育好孩子?怎样让青春期的孩子听话?我们的专家告诉家长,有三个秘诀。第一个秘诀是商讨,商量和讨论。第二个秘诀还是商讨。第三个秘诀还是商讨。

  这个商讨背后有很多的东西,我们要和孩子真正地作朋友,不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心。很多小皇帝,看起来是以孩子的意志为中心,实际上是以家长的意志为中心,你不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这样就没有考虑到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孩子有自己的权利,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和父母,要平等地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真正和地和孩子做朋友,做一个坦诚交流的朋友,要耐心地听孩子的意见。

  上帝制造了我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要静下心来听孩子说什么,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谈话。往往家长就说,你瞎说什么,你好好学习去。这样命令、否定的口气对孩子都是一个伤害,我们应该和孩子进行商讨。

  郭蓄芳:在西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雕塑,好象市面上有卖的。就是三个猴子很紧密地并在一起,一个猴子捂着双眼,一个猴子捂着耳朵,一个猴子捂着它的嘴。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父母亲就要学会看不到、听不到、不要说。

  网友:请教心理专家,前妻经常和孩子说我的坏话,甚至很难听,搞得孩子不愿意跟我接近,我应该怎么办呢?

  刘华清:很多离异的夫妻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和对前妻(夫)的愤恨,把恨意加在孩子身上。离婚的夫妻,最痛苦的是无辜的孩子,孩子在中间是最不舒服的。刚才提到应该怎么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经验,每个人的背景和文化,以及性格不同,也许有自己的方法来处理这些麻烦。

  网友:我经常跟我妈妈闹别扭,但是从主观上讲,我们都想和对方很好地相处,但是到了一起就经常吵嘴。我们应该怎么办?

  郭蓄芳:吵架是家庭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个事情,尤其是在心理逆反期的青年人,是很容易和母亲吵架的。我看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年轻人,虽然是在吵架,但是心里都在爱对方,假如没有爱,就没有必要去吵架。

  所以你想想,跟母亲吵架,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吗?可不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能否坐下来,跟母亲好好谈,到底需要对方什么。

  主持人:说到表达方式,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心理专家。我们中国人一般来说是非常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特别是对自己的父母。天天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没有必要说妈妈我爱你这样的话。这样长期下去,会否对母子关系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或者说应该去改变我们的表达方式?

  郭蓄芳:东方的文化是一个羞于说爱的文化,很少有父母会说"孩子我很爱你",孩子也很少说"母亲我很爱你"。我见到一些青年的父母接受了西方新的思潮,会亲孩子,告诉孩子我爱你,有时候效果反而不好。

  孩子单纯模仿,在学校抱着同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去亲,还说我爱你,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我们东方人羞于直接用言语表达我们的爱,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用其他的方式表达爱。

  刘华清:比如说一个眼神,一个笑脸,用手抚摸孩子的头,或者是给孩子送一件心爱的礼物,这也是表达爱,传递爱的一个方式。

  屈英:好象不单单是一个表达爱的问题,中国人好象很吝惜表扬,你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去表扬他,去发现他的好处,给他一些赞美的话,这样会使大家的心情好起来。现在母亲对孩子更多的是批评或指责,或者就是教育。

  主持人:实际上这种母子关系是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想要改的话,并不是说能一下子改过来的,也应该顺其自然,寻找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式。

  郭蓄芳:其实有时候改变也不是那么难。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时候会发现效果非常不同。比如说你心里很爱母亲,但是你没有任何外在的表示。你可以尝试一下,表达一次,看看效果怎么样。往往会给你开辟一个很不同的空间。

  网友:我可能有些恋母,专家在平常工作中接触过这样的案例吗?

  郭蓄芳: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每一个男孩子都是恋母的,每一个女孩子都是恋父的,这是心理学派的一种理论。弗罗伊德是精神学派的创始人,也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就是孩子与父母关系之间的关系,恋父和恋母情结的一个研究,很正常,每个人都有,如果说这个网友觉得这个情结已经达到很难处理的问题,这个情况下,最好是建议你找精神分析师做一下治疗,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对异性父母的爱多一些呢?仔细想想,往往有一点。

  主持人:正常范围内,还是达到了病态,之间有界定呢?

  郭蓄芳:形不形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核心力问题,用这个方法来界定,如果你的家庭生活状况很好,你可能就把这个问题看重了。如果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学习、工作,或者使你精神很痛苦,就要求助于专业医生。主持人: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应该想得太严重,只要当做正常的现象来看待,反而会效果更好一些。

  刘华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无论是成长的问题,还是婚姻的问题,还是考试、工作的问题,还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你有,我有,他有。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很多人到心理诊所找心理医生帮助,并不是因为有精神问题,或者有更大的麻烦。我们刚才说到过社会交往,学习的方法,考试的焦虑,和母女、母子的关系问题。到心理诊所看心理医生,不是就是说大的问题,而是经济文化发达的一种象征。在西方有地位的人才看心理医生,国内也慢慢有这种趋势了。

  网友:母亲节送母亲什么是最合适的?

  屈英:我想让母亲好好休息一天,给她做一顿非常好的、丰盛的午餐。

  刘华清:我的想法是不局限于这个节日,我只要对我的母亲心存感激,我要经常表达对母亲的爱,包括各式各样的方式。

  郭蓄芳:我想每个人在想送母亲什么礼物的时候,应该先看看你的母亲需要什么,也就是说投其所好。如果送给母亲的东西,是她不喜欢的,那有什么意义呢?屈主任的母亲是很辛苦的,可能那一天要放松一下。我的母亲非常关注健康问题,我要送一台她所喜欢的健康治疗仪。每个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只要喜欢,送给她,她就一定会高兴。

  屈英:我觉得送鲜花,送礼物不如送母亲一个最好的心情。

  主持人:谢谢三位老师,今天的聊天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再见。

  刘华清:感谢各位网友陪我们走过一个小时,谢谢你们。

  郭蓄芳:谢谢大家。

  时尚女性专题:母亲节,你准备好了么?

责任编辑:wood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性知识短信,让你的“生活”更健康!

发表评论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新闻搜索:
母亲节送花:哪种康乃馨适合你的妈妈? (2002/05/10 11:50)
今天我们怎样做母亲 (2002/05/10 12:56)
母亲节,你给母亲买什么? (2002/05/10 14:35)
真情故事:母亲节的电话 (2002/05/10 10:25)
母亲节,帮妈妈策划新形象 (2002/05/10 10:34)
母亲--生命的“加速度” (2002/05/09 15:01)
母亲节由来 (2002/05/09 11:25)
世界各地的母亲节 (2002/05/09 11:27)
图文:英国女王一身孝服守候母亲灵柩的到来 (2002/04/06 00:32)

:我们在这里相约
   告别单身的聚会
   婚纱摄影的革命
   美好节日寻伴侣
   运通假日特价机票
   武夷山风光特价游
:派力奥震憾价上市
:国际长途0.33元/分
:青岛财经日报聘
:手机电池的伴侣
:江铃入市争锋得胜
:世纪阳光MBA辅导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 西班牙“玫瑰”美女
* 广州露天人体彩绘秀
* 好莱坞闪耀铂金光芒
>>更多
我要嫁个有钱人!
爱江山还是爱美人?
激情过后我们该怎样
春季减肥快行动
连载:姜汤说女人
锻炼女性最迷人部位
>>更多 

时尚女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