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时尚女性 > 服饰 > 正文
服装专家李欣、袁杰英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13日17:57 新浪女性

服装专家李欣(右)、袁杰英(左)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服装专家李欣和袁杰英老师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和大家谈一谈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和服装设计的一些话题。现在先请两位老师做一下自我介绍。

  李欣: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高级服装设计师、兄弟杯大赛的评委会主任和组委会副主任。

  袁杰英: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服装系的系主任,现在是教授。曾经做兄弟杯前六届的评委。

  主持人:有幸请来两位老师,请两位先介绍一下兄弟杯服装大赛的概况以及历史。

  李欣:兄弟杯大赛是在1993年由日本兄弟工业株式会社提供赞助,所以起名为“兄弟杯”,当时我国服装正处于刚刚起步的时候,有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他们很有才华,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展示,因此,当时国内都是普通的服装设计比赛,还没有国际服装设计比赛。我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当时特别想搞一个国际服装设计比赛,想把国外的一些好的作品引进过来,让中国人看到国外的好作品,同时打开一个窗口,让国外了解中国,看看中国的服装设计水平和国际上相比到底有什么差距。

  因此在93年的时候,我们搞了一个国际的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当时为了展示那些年轻人的才华,定位为创意和艺术性,是学院派的,不像一般的服装设计大赛是定位在实用的基础上。我们要求设计师不受生活装的约束,自由想象,拿出你的艺术才华、天分来,把服装设计上升到艺术水平、艺术作品的高度来进行创作。

  第一年的时候,刚刚开始办,那时候我也没有见过服装国际比赛是怎么样,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一年报名的选手二百多个,来自的国家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一共是七个国家和地区。因为第一届办得很成功,第二年就扩展到14个国家和地区,欧洲、意大利、德国都过来进行参赛。由于这个比赛是公平竞争,组织工作做得比较周到。因此这个比赛在国外口碑非常好,因此不需要我们宣传,很多服装院校都很认可我们兄弟杯大赛,一传十,十传百,发展到第三届已经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服装院校和年轻的设计师到北京参加比赛。

  第五届的时候发展到36个国家和地区的年轻设计师到北京来参加决赛。当年我们在93年的时候,跟兄弟公司谈兄弟杯大赛的时候有一个协议,签了十年,今年正好是第十年,到今年为止,我统计了一下,总共有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来到中国,报名参加兄弟杯大赛。同时,总共国际上有55位专家来到兄弟杯大赛担任评委的工作。

  网友:这次兄弟杯是最后一届了,为什么结束呢?为什么没有续约呢?

  李欣:当年跟兄弟公司签的协议是十年。我觉得这十年很不容易,兄弟公司为举办中国这个国际服装设计比赛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以说在国内找不到第二家公司能够连续举办这么一个公益性的活动十年。从这一点来说,我非常感谢兄弟公司,由于他们出资赞助我们中国,培养我们的年轻服装设计师才有这个条件能够很好举办这个比赛。因此在这个比赛上,很多年轻有才华的设计师脱颖而出,回想这十年,获金奖、银奖的年轻的设计师,都是我们国家服装界的栋梁和支柱。

  网友:明年可不可能采取别的企业赞助的方式呢?继续把这项比赛办下去呢?

  李欣:兄弟杯大赛肯定是告一段落了。其他的比赛正在洽谈之中,如果条件成熟,我想还会继续办的。

  网友:李欣老师,久闻您的大名,我是服装学院服装工程专业的,请问您知道美国或加拿大有没有大学有这样的专业?

  李欣:美国有一个很知名的服装院校,FIT,在美国纽约,是一个公立学校,在全世界知名度很高,翻译成中文是“服装技术学院”,注重于教学生打板和制作,也培养年轻的设计师。加拿大有一个拉赛尔学院,在蒙特利尔市,是一个国际学校,曾经跟北京服装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都合作办学,在中国开了四家分校了。在意大利、法国、新加坡各地服装院校都是非常多的,办得也很好。

  网友:袁杰英老师,清华大学服装系和国外大学的交流多吗?比如欧美,都有哪些高校?谢谢。

  袁杰英:交流比较多。比如说和刚才讲的纽约时装工艺学院,FIT有过交流,另外和芝加哥艺术学院也请他们的教授到学校来讲学。还有英国、日本的,很多国家的专家都到学校来讲学。

  网友:请两位谈一下今年夏季的流行趋势和秋季的流行颜色。

  李欣:今年夏天,我感觉有一种非常漂亮的天蓝色将会流行,我今年三月份到日本去了一趟,日本的颜色是比较保守,咖啡色系用得比较多。但是在东京、大阪,最大的一些时装商店看到了非常醒目的天蓝色的服装,从资料上看到在法国天蓝色的颜色将会流行。

  袁杰英:天蓝色、粉色系列,都是比较受青年人欢迎的。另外黑白颜色是一个永久色,是长久不衰的。所以流行趋势是有周期性的,但是也要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所以流行色,特别是春季、夏季是比较鲜艳、漂亮的颜色。

  李欣:秋天的流行色,也还是在春夏基础上加以延续,这两年总的来说,由于9.11事件以后,人们心情比较压抑,体现在服装上就是颜色比较鲜亮,大家希望通过颜色、彩色来舒缓紧张的心情,秋季的颜色仍然是比较鲜艳、漂亮的。

  网友:请问我国国内有比较好的服装设计院校?

  李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

  袁杰英:我们学院建院四十多年了,服装来说是从59年开始筹建的,是全国高校服装专业第一个建立的,时间是比较久的。现在是一个服装系,染织服装系,在这个系里面都是本科了,也有研究生这样的设置。也办一些短期培训,也接待一些进修生。所以各门课程都是比较齐全的,另外和各个国家的国际交往也比较多,也参加一些类似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也是连续十几年一直参加的,在社会上获奖的机会也比较多。学生出去参加社会工作,毕业以后的就业都是比较受社会欢迎的。

  主持人:有没有比较著名的毕业生?

  袁杰英:比如吕悦设计师,原来在学校是作为讲师,她辞掉工作以后独立闯荡,独立成立公司,连续获得十佳设计师的称号,经常和一些国际上进行联合,展演她的作品。在国内来说是很知名的。

  李欣:兄弟杯大赛期间我做了一个统计,入围人次最多的学校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绩也是非常高的,获得过去年第九届的金奖,尹军,还有刘迎凤获得银奖,第三届的时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有很多的学生在里面获奖,优秀奖等等,很不容易。因为兄弟杯大赛每年入围十个学生,十个年轻设计师,十个里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的时候,第九,第三届都占了将近一半。我们评选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哪一个学校,什么背景的,都是封闭式评选,打开一看才知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入围那么多。

  我们兄弟杯十周年庆典上面,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服装学院颁了伯乐奖,因为这两个院校在兄弟杯大赛上入围获奖得比较多。

  网友:请问你们对杭派服装这两年的异军突起有什么看法?

  袁杰英: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派,有海派、港派,也有杭派,还有汉派,都在流行。杭州从历史上来说本身就很有基础,丝织方面是一个中心,清朝的时候是一个服装设计的中心,一个服装开发的中心。这个地区有很雄厚的基础,最近有很多著名的设计师,吴海燕,赵伟国,张新凯,他们在杭州的作用是很大的,由于他们的带动,他们的影响,在几个院校里面现在发展得专业也是很健全,培养了大量的学生。

  我曾经到杭州参观过,杭州有很多个人开的公司,其中有很多是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独立出来以后,为社会做贡献,搞了很多公司,大量都是推销自己设计的产品。所以杭州这两年的发展是和整个院校的培养,还有这些大赛的影响,还有著名的设计师的推动分不开的。

  主持人:有没有杭州经济氛围比较好的关系?

  袁杰英:也有。杭州作为城市开发来说也是很努力的,比较要搞大学城、经济开发区,这是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样的城市之后,杭州是一个很努力,很奋发的一个城市。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跟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李欣:杭州的服装不错,各地服装也都不错。我的个人意见不太同意什么杭派、汉派、海派,因为服装发展下去,都要走向国际,是无国界的,很多服装款式都是世界大同的。杭州以丝绸服装为主是它的特色。我本人的意见,是不太认同把自己的服装圈子划得特别小,你是汉派的,我是杭派的,他是海派的,我认为还是无国界的更好一些。

  网友:杭派的服装风格虽然江南水乡的特点明显,但是各个品牌自己的特点不够突出和鲜明,由此看来,您认为它的前景如何?

  袁杰英:我看了一下它们市场上的服装,我找了很多店,我想找出杭州的特色。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他们装饰非常小巧,这一点来说,比武汉、上海等其他地区有一些特色。但是款式上没有太大的突破,衣服上强调刺绣,装饰部位很经典地做一些印花、织花一些点缀,比较精细。可能跟江南水乡精雕细刻很有关系,人们的欣赏眼光也是朝这个方向发展。我觉得它应该特别发展自己的丝绸产品,因为本身有这样的基础,应该特别注重于发展这一点。苏州就应该特别在刺绣方面发展。从本身原有的基础发展起来更有特色。

  网友:两位老师对国内服装界的前景怎么看?

  李欣:国内服装界的前景,还是非常好的。虽然跟国际上服装起步比较晚,但是这两年,特别是从90年代到21世纪,93年举办兄弟杯大赛以来,我感觉到现在来看,服装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年轻设计师,都在不懈努力。而且在80年代以来,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服装设计师,现在纷纷成为我们服装行业里面的顶梁柱。

  而且不同于过去,服装设计原来是小手工业,一些老师傅都没有正规学过服装设计,都是裁缝,师傅带徒弟这么学出来的。八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先开办了服装系,还有服装设计的教学,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办了很多服装院校,培养出了新一代服装设计人才,有知识,有文化,可以画图。他们活跃在我国服装领域里。因此,我感觉我们国家服装跟国际接轨应该是指日可待,比较快的。

  袁杰英: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从八十年代以后进步是飞跃的,我们都是过来人了,刚刚解放的时候,只是去模仿苏联的、东欧的派系。我们自己没有一个设计师队伍,也没有院校,也不可能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所以,当时的服装是非常幼稚的。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引进时装的层面,特别是从皮尔·卡丹带进来巴黎的时装以后,我们自己有了模特队以后,大家眼睛一亮,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么精采。所以中国人对服装开始有兴趣了,各个院校都建起来了专业,一批一批设计人员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现在加上每一年都要通过时装周要评选当年度最佳的服装设计师,他们在各地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每年都要有新的作品推动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入世以后,和国际接轨的脚步加快了,前途还是无量的。比如说,现在新的问题摆在面前,比如说中国的传统服装怎么样在现代服装的时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摆在面前,大家都在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记得巴黎原来设计师协会主席,雅克·莫科里哀先生曾经提醒过年轻人,中国的年轻设计师,不要完全跟着欧美跑,你们应该是很好地学习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要创造自己的服装。这样,你们的服装创造出来,会得到欧美同行承认的。所以他对我们的希望是非常大的。这样的人口,会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最近歌曲大奖赛,现在的业余已经比专业的水平还要高了,还要好了,已经刺激了专业的歌手。所以一浪推一浪,今后会发展得很好的。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李欣:从这次兄弟杯大赛里面,十年里获金奖的十个选手里面,第五届是一个美国选手,第三届是香港选手,其他都是我们自己人。通过兄弟杯大赛,我非常有信心,我们中国年轻的设计师,跟国外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网友:请问两位老师,中国服装界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值得回忆,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大事?或者说在国际上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李欣:中国的服装,解放初期的时候,我们当时受苏联方面的影响,列宁装、布拉基比较流行。渐渐地到六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上海当时穿连衣裙都是很开放,很漂亮的。一搞文化大革命以后,服装又开始暗淡下来了,军装成为主要的流行装。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电影进入中国,中国那时候可以看到国外精采的世界了,从国外的影视、电影方面中国的服装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一开始大家盲从性地穿服装,街上流行黄颜色,大街上就一片黄,都是黄色的连衣裙。街上流行红颜色,大家都穿红裙子,是比较盲从的。现在是个性化着装,这么一想,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袁杰英:我很震动的,一个是院校的发展,从一点带动了一面,现在全国各地很多专业,很多大学里已经设服装学院了,这个变化是非常大的,很震动。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家,有这样的学院现在还不够,因为今后要开发大西北,西北还是一个空白。应该是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服装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太接近了,从生到死没有一个人不接触它。所以市场之大是国外人很惊讶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市场,来开发我们的市场,这是一点很震动的。

  第二,我们的模特队,从80年开始,上海服装公司把一些女工召集起来,培养了一个模特队。当时的模特队是羞答答的,不愿意叫模特队,也不把自己称为模特,当时的观念认为模特是很不好的职业,所以叫表演队。也曾经到北京在中南海给首长演出过,首长们非常称赞。从那以后开始面向社会了。另外加上皮尔卡丹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信息,从那以后服装开始真正起步了。有些模特说了,表演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走步,我们选择的模特都是比较丰满、圆润的,是强调长得漂亮的。

  但是皮尔卡丹挑选模特,不是以这个观念为主的,主要是模特要有人形架子,把衣服挑得起来,另外要有气质,有风度,这是主要的,其他的美不美主要靠化妆,所以很多新观念进来了,使得模特焕然一新,开始起步了。第三点,我们有了自己的设计师。我们通过一批批的评出来很多金鼎奖,很多最佳的设计师,有意识地推向国际,和国际上同台演出,多国外参观、走访,到国外去展演,也受到了国际友人的称赞。

  这次戴玉强,到美国搞个人独唱演奏会,人家问他你是哪儿学的?是意大利还是美国?他很高兴地说,我是中国学的。人家很惊讶,中国有西洋歌剧?他说有的,不但我一个人有,而且有很多人。这个话说得非常有志气,我们的服装设计师也要走向国际,现在的设计师在成长,中年已经比较成熟。今后他们会走向国际,他们可以和国际的设计师同台演出,也可以把他们的智慧发挥得更好。

  李欣:我记得有一点很深刻,八十年代出国的时候,国家专门发一笔置装费,认为中国人的衣服很寒酸?怎么难看呢?板型难看,一看衣服肥肥大大的,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在衣服的板型方面非常不讲究,跟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八十年代到现在,短短二十年,中国的服装在本身的质量上,对面料、工艺、板型上面飞跃非常大。现在出国,普通的衣服出去根本没有问题,没有必要为了出国重新买衣服。外国人到中国一看,很吃惊,中国人怎么穿得那么好?中国人的着装一点不亚于外国人。

  袁杰英:开始我们到巴黎的时候,有些人问我们你们是日本人吗?我们非常自豪地说,我们不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穿得好一点,就认为我们是日本人。我们去菲律宾,说你只要低头看看他的脚,看看鞋就知道是大陆来的。三尖头的皮鞋,欧洲、美洲已经没有这种式样了,我们出国组团还是每人一双三尖头,给人留下的印象非常陈旧。现在不一样了,各式各样了。说松高鞋我们也不比别人低,这方面发展很快,跟得很高。

  李欣:年轻人身上表现更明显,现在吹韩流,很多年轻人穿得比韩国人还韩国人。

  主持人:我们请皮尔卡丹做过一次聊天,他说走在中国的大街上,看到中国人的穿着跟国外已经差不多了,国外的潮流可以在中国体现。两位老师走访了很多国家,比较一下各国人对时尚的不同理解和各自特色。

  李欣:我到欧洲去,印象非常深,欧洲的老太太穿得特别漂亮。他们的衣着颜色非常漂亮、鲜艳,大花朵的,而且戴很多首饰,大耳环,大戒指,项链一般一串串。八十年代中国的中老年人,穿的衣服灰不留秋,不太敢穿,比较陈旧。原来中国人年轻人穿得花枝招展,中老年人穿得很暗淡。在国外,年轻人穿得非常素,有自然青春美,黑色、白色用得比较多,鲜艳的颜色在中老年人身上比较多。现在中国人的观念转过来了,城市里面,年轻人穿得比较素,中老年人开始注重自己的衣服了。国外的中老年人穿得非常漂亮,我在街头忍不住多看他们几眼,他们太美了。

  袁杰英:我到巴黎以后,开始是92年,那时候带着一种好奇的眼光,我觉得巴黎是一个时装之都,我们距离他们太远了,所以我想我好好看看他们的行人、一般人怎么穿着。我站在地铁,站在一些建筑物比较高的地方往下看,好象50%—60%穿的都是当时的流行色。当时流行黑色,整个的衣服从上到下都是黑色的,黑的衣服,黑的手套,黑的皮鞋,黑的帽子,黑的伞,甚至黑色的首饰。还有40%,50%的人是驼色系列,皮肤比较白,穿得都是土黄、赭石、橘黄、米色,都非常雅致。

  我想找找有没有穿得很蹩脚的,很差的,配得很可笑的,确实很少。这一点和我们的差距比较大。我们到一些大城市,穿得比较顺眼的还是不少,越来越多。但是穿得太差的,也相当多,不会配色,款式不会选择,不会选择适合自己身材、职业、肤色的服装。从修养来说我们还是应该加强。特别是现在城乡的距离还是有的,尤其是沿海和中间一部分,还有内地的关系,恐怕还是需要更好地提高。否则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网友:适合中年人穿的服装比较少,两位怎么看?

  李欣:我认为服装并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不是说这个颜色只适合年轻人穿,不适合中年人穿。有的时候一个老太太满头银发,穿一件大红的羽绒服,也非常漂亮和潇洒。关键是要在穿衣、着装中,慢慢感觉到哪些颜色和款式比较适合你,能够穿出自己真正的风采和神韵来。有些服装,中年人体型容易发福,一些衣服比较宽松一些。

  当然中年人穿少女装当然不合适了,但是很多服装中年人都应该大胆选择和挑选,不要太顾及什么,不要说这个衣服只能年轻人穿,我不能穿,只要不把自己打扮称少女就可以了。中年人的选择余地还是很大的。

  袁杰英:这关键还是观念,我们传统的观念就是老年人就应该灰暗,年轻人,特别是小孩才应该穿红色、粉色的,这是错误的观念。欧洲的观念是认为越年轻,肌肤和各方面的活力是非常强的,所以用不着再用过多的服装和装饰物来装扮。年老的人,体力衰竭了,躯干弯曲了,皮肤褶皱了,这样就需要用外力,比如化妆、服装来调节,使她更年轻化,让她心理得到平衡。

  我们原来一直强调老年人就是蓝、灰、黑,越年轻越漂亮,花的根本打不进中老年的层次。现在慢慢好了,有中老年模特队,起了一定的带动作用,还有很多人从事中老年服装的设计,在市场上、杂志上做了一些宣传,所以中老年人也感觉穿衣应该是开放的,打破很多顾虑。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穿着的习俗,应该是考虑我穿着的场合,不是说我哪件能穿,哪件不能穿。你要参加晚会,要选择适合晚会环境的服装,要去运动,年轻人的运动衣你不见得不能穿。

  另外,比如上班,不能把在家穿的室内装上班去穿,一定要挑选比较得体、大方、庄重的服装穿。还是应该因环境而挑选着装,这样就比较好了。不要认为哪个是中老年的,哪个是年轻人的。现在在欧美等其他国家没有这个界限,之所以有中老年服装之说,是中国特有的提法,中国特色。

  李欣:那时候金鼎奖大赛中,有一个中老年杯,外国评委来了感到很惊讶,怎么有中老年杯?在外国如果卖的衣服是中老年人,这个店就要倒闭,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中老年人,女人过了四十岁,就隐瞒年龄,你什么时候问都是四十岁,不能涨了。大家都要抓住青春的尾巴。我们听了这个话以后,就把中老年杯去掉了,想想也确实不科学。

  网友:女孩子如果腿比较粗,穿裙子怎么穿呢?穿什么样子的比较好看?

  袁杰英:粗腿是天生的,不可能割肉。可以用服装来扬长避短,掩饰一下。比如避免穿超短裙,避免露出粗腿,穿裙裤,稍微长一点的裙子都可以遮盖一下。这样你会感觉到粗腿在里面,不外露,使你不感觉到很尴尬。

  李欣:裙子的长度可以在小腿三分之二的地方,基本上把粗腿掩盖起来了。尽量避免穿短裤、超短裙等服装。

  网友:中国服装的素养有待提高,有哪些提高服装搭配素养的途径呢?

  袁杰英:一个是有很多的书籍,可以买一点这样的书看看,还有很多的杂志告诉你怎么搭配是顺眼的,是适合你年龄的,有很多讲座式的文章发表,多看一看。可以多看影视、电影,影视剧之类的,上面有很多通过设计师设计而成功的服装,可以做一些参考。

  另外也可以看一些表演,买一些这样的录像带,在网上可以看一下很多服装大师的作品,提高你的素养,使你慢慢就习惯了。你会知道这个颜色应该这样配,不那样配,你原来的想法有毛病,学习一下人家,看看人家有多么漂亮,你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学习。

  李欣:还有,我们可以通过装商店看商店的橱窗,很多服装公司商店的橱窗是精心布置的,教会你怎么搭配服装,比如什么样的衣服配什么样的裙子,甚至配一双鞋,让你知道这样的鞋适合这样的服装,甚至有一朵花,一条丝巾,搭配得非常好,你从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

  网友:有没有书可以推荐推荐?

  李欣:这样的书太多了,有很多时装方面的书。

  袁杰英:杂志有很多,时装杂志、中国服装杂志、现代服装杂志,风采杂志等等很多。

  网友:我想学习一下职业女性的着装,看哪些书比较好一些?

  袁杰英:也有这样的书籍,太多了,我也不能一一举例,可以到书店去挑选一下。

  主持人:正是因为书多,所以让人挑选的时候无从下手,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来学习呢?

  袁杰英:有一些国外的杂志,里面比较杂,不见得专门一本是职业装。你可以从里面看到整个的流行趋势,另外可以看到职业装受流行趋势的影响程度,都可以做参考,国内的杂志稍微弱一点,一般性的杂志可能就发表几页,可能不会太满足你的要求。可以到外文杂志书,可以到图书公司看一看。有一些是新的,也有一些过期的,都可以挑选。

  李欣:职业女性生活是多方位的,不仅是上班的穿着,有时候休闲,有时候要参加礼仪性的活动,是多方位的。一方面是从书籍上获得知识,从影视,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里面有很多服装,可以给我们做借鉴。我经常从新闻联播里面也可以看到不少,原来我对美国的新闻发言人非常注意,阿尔·布莱特,别看老太太年纪大,很胖,但是每次的着装非常讲究,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这方面获取的知识是全方位的,哪怕看新闻联播都可以看到。

  袁杰英:我介绍给网友一个小窍门,我经常喜欢看电视,电视是我的第二课堂,晚上工作停下来以后,我就把电视当成我的一个教室,我看所有的电视剧,另外看很多主持人的服装,我是搞专业的,我带着专业的眼光看这些服装,能够吸收它,也能够批判它。我从中做记录,哪个好,哪个不好,好在哪儿,自己有一个分析。这样对你自己着装也有很多的启发。我觉得这个学习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李欣:大年初二的时候,我打开电视,早新闻,我看女主持人穿一件中式的衣服,当成西式的衣服翻领翻出来。我一看太可怕了,因为新闻是向全国播出的,中式衣服不应该这么穿。我马上给他们打电话,我说女主持人不能这么穿衣服,后来第二天我看改掉了。我们是搞这个专业的,无论看新闻,还是看什么,非常注意看着装的。

  网友:有一些服装类的讲座,都是哪儿举办的?普通的听众能听吗?

  袁杰英:一般是院校,请国外的专家,还有自己的老师,为学生提高一些服装素养。

  主持人:有没有面向普通人的?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穿衣服的素养?

  袁杰英:有一些单位会组织,比如妇联、外交部都曾经组织过,都是比较专业的。像外交部的一些干部、夫人们来听,当然其他的人都不能听了,这是比较专的。

  李欣:我希望新浪网今后能够组织,我们愿意一起来讲。

  网友:现在服装大赛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穿到消费者身上的样子却那么少,服装是为了参加比赛而用的吗?

  李欣:服装设计比赛是这样的,有很多定位,有的服装设计比赛,像兄弟杯大赛,就是通过这个比赛来展示设计师的才华,很多设计师,比如皮尔·卡丹,瓦伦蒂诺,费雷,用设计服装来展示他的才华,成名以后,再推他的普通生活装。还有上海的中华杯这样的比赛,是定位在商业上。大连杯定位在实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每个比赛都有不同的定位。上海中华杯的比赛定位在商业上,很多获奖服装都是很有商业价值的。因此每个比赛的定位是不同的。

  网友:两位老师是服装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兄弟杯结束了以后,国内还有什么服装设计师大赛?从哪里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

  李欣:目前比较好的,是每年九月份在大连举办的大连杯中国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定位是倾向于实用,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大连的比赛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每年五月份,上海有一个中华杯比赛,分四项,男装、女装、童装、内衣。定位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因为上海是一个大都市,是一个经济中心。比较看重服装的商业价值,这两个大赛都是值得参加的,也是比较好的。这两个大赛都会在报纸上做广告,也可以看新浪网。

  袁杰英:除了这几个主要的大赛以外,比如真维斯杯,恒韵杯等等,很多大赛,请大家关注报纸,报纸上都有消息。

  李欣:分类比较细,真维斯杯是休闲服装,恒韵杯是丝绸服装。每个大赛参加的时候,一定要清楚定位,根据定位来参加。如果真维斯杯投的是礼服、职业装肯定不会入围。恒韵杯着重于丝绸服装。目前水平比较高,得到认可的还是大连杯和中华杯,毕竟是大连市政府和上海市政府举办的,这两个大赛还是比较好的。

  网友:参加这些大赛,需要办什么手续,需要什么资格,缴纳什么费用吗?

  李欣:在征稿启示上看要求。一般是先画效果图,寄过去,效果图入围以后,进入决赛了,再做服装,一般是这样一个程序。

  袁杰英:开始要有一些参赛费。

  李欣:有的有报名费,有的没有。

  袁杰英:征稿启示上都有详细的介绍。

  网友:服装设计师是裁缝吗?

  袁杰英:设计师,一个是狭隘的,就是看到他能够画一点图,有了构思,能够把构思表达在图上。还有一种大设计,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大一些,设计包括市场调查、产生构思、效果表达、选料制作出来,都是设计。设计师不懂工艺是不行的,最好是学打板、缝制,应该要全面地掌握。当然你从事的是偏重于设计的工作,是可以的,但是要懂得这些方面的知识,否则就无从下手。

  李欣:在欧洲,伊布森·诺朗,瓦伦蒂诺,费雷,皮尔·卡丹都是从又裁又做开始的。

  袁杰英:日本的三宅一生,不但要懂得缝制,还要自己研制面料,面料是怎么样染,怎么样去选择纤维,一直到最后成型,搞什么样的褶皱,全部自己参与。设计师不是光动嘴的,不是光画两笔的,这个概念应该看得更远更大一些。

  网友:对布料的裁裁剪剪是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袁杰英:只要你对它感兴趣,就是非常有意思的。

  李欣:我认为是。我从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做衣服,特别喜欢给布娃娃做衣服,然后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做衣服。六十年代的时候,布都是很紧张的,要买布票,家庭的经济收入又不可能让你买那么多的衣服。我在家里是老大,我们家里的兄弟姐妹的衣服都是我又裁又做的。后来没有想到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了。

  网友:我最近看了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班的作品,你们觉得现在青年人的设计理念和中年人的设计理念有没有什么区别?

  李欣:青年人可能更前卫一些,更接受时尚一些。中年人工作环境使他必须要沉稳一些,所以服装要经典一些,质量高一些。作为年轻人的服装更时尚一些,面料可能稍许差一些,但是款式要新颖一些。

  袁杰英:这是正常的规律,但是在国外来说,有一些中老年的设计师变得突出自己的风格了,变为前卫派,或者是搞得特别超前。也有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反而有些保守,也有这种特殊情况。在中国恐怕也是这样的。但是就一般规律来说,中年人由于更成熟了,由于事业和设计已经经受了多少年的检验了,已经沉稳下来了,所以他的理念比较实际了。但是年轻人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比较强调创新,强调前卫。是这样的一些规律。

  网友:两位老师,中国有哪些时装品牌在国外是比较出名的?

  李欣:我记得有几个羊绒品牌在国外还是比较好的,比如鄂尔多斯,有一些中国丝绸也比较好。中国由于经济原因,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服装打入到国外,过去通过外贸公司出去,大部分是一些大陆货的服装,大裤衩,阿拉伯大袍出口比较多,真正带品牌意识的,能站住脚的,增加附加值的服装,在国外目前来讲还不太够,因为还没有很有份量的,著名的设计师带着自己的品牌到国外去发布。一旦中国有了国际上知名度比较高的设计师,我相信这个品牌就能够站住脚。

  主持人:听说今年CBD要在德国,邀请有中国的设计师过去?

  李欣:中国的设计师在巴黎也有,兄弟杯大赛第二届获金奖的马可,在巴黎发布过自己的服装。在国外要认可,不是发布一次就可以了。三宅一生,日本的松岛正树先生,一年两次在巴黎,或者是纽约、伦敦去发布的。每次都要带上一台服装,每次都有新的变化,都有自己的风格,而且每年都有一些自己新的主张推出来,这样人家才能认可你,记住你。如果是昙花一现,今年发布一下,以后就不去了,人家怎么能记住你呢?

  袁杰英:我们设计师也有出去发布的,刘扬有过专长,吴海燕这样的设计师也有,不是个人的,有综合的发布。最近有一个邓浩,应日本之邀,四月份去展演。还有吕悦也出去过。世界级的大师是规定一年要几次发布,而且国外有专卖店,成为一个系统了,所以得到了国际的承认,有自己的风格。我们还达不到。

  李欣:我们现在出去的风格在个人的格性和风格方面比较弱。有些服装做工、质量并不差,为了卖好价钱,要把中国的商标拆下来,挂别人的商标,这一点比较可悲。因为我们没有个性,没有自己风格的东西。

  主持人:袁老师带来了一本非常漂亮的画册,是对兄弟杯的回顾。看有没有比较有意思的镜头,带着我们回顾一下。

  袁杰英:这是兄弟杯1993年第一届,吴海燕获得金奖的作品。“鼎盛时期”。

  这是第二届兄弟杯马可的作品,“秦俑”。是受兵马俑的灵感启发。

  主持人:两位设计师都成为了最顶级的设计师。

  袁杰英:对。

  主持人:当时他们是学生吗?

  李欣:当年马可刚刚毕业的学生,现在的品牌叫力迈,专卖店在全国已经开了五十家了。

  袁杰英:这个是“剪纸”,武学伟和武学凯的作品。当时的想法是用剪纸传统的精神和现代服装的精神融合在一起,用剪纸这个题材搞现代服装。

  “天上人间”获得了二等奖,灵感来源于他的外祖父一个小盒,给了他一个装针灸的小木头盒,他是东北人,把这个小盒带到了北京,设计服装的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些针灸的穴位和天上的星星网络。所以用黄、黑两个颜色,黄颜色上面有黑的针灸的穴位,黑颜色上面有黄颜色的,日月星辰的水纹和云纹。这个设计在当时来说,因为那一段时间,国际服装非常流行突出女性曲线,所以他利用弹力织物把身体包起来,出来以后,非常震动。效果非常好。

  这是“青铜时代”,服装学院一位老师的作品,面料就搞了一年多,面料不是现成的,是通过皮子揉成皱褶,做了一年的时间。他看了一本书《青铜时代》,对他的启发非常大。头上的假面具,身上的衣服都仿效的是青铜时代。是从四川“三星堆”得到的启发。

  这是第五届,美国FIT一个学生的作品,主题是“水上旅游”。小主题是“美国冲浪”。我还记得,我当时参加了这个评比,其他的选手理解得有点误差。把水上旅游变成了水下了,很多人鱼、虾什么的全上台了,他理解得非常好。绝对准确,而且颜色非常有冲击力。一下子把评委抓住了,黑颜色很能够压阵,跳动这很漂亮的颜色,美国人获得了金奖。美国冲浪也是水上旅游非常适合,非常切题的。

  主持人:我们以后争取把这些图片和内容做到网上,让更多的网友看到。

  今天一个小时的聊天非常愉快地结束了,非常有幸请到两位老师给大家做精彩的讲话。下面请两位老师和网友们做一个简单告别。

  李欣:穿出你们各自的风采来,我希望在下次聊天的时候,能够看到你们的形象。

  袁杰英:希望和你们交朋友,因为服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好的需要,你们需要,我们也需要。

  主持人:感谢各位网友参加聊天,今天到此结束,再见。

责任编辑:嘟子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性知识短信,让你的“生活”更健康!

发表评论 | 短信和E-Mail推荐 |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新闻搜索:
服装专家李欣、吴海燕周一做客新浪 (2002/05/10 12:13)
2002舂天备忘--兄弟杯金奖作品回顾展侧记(图) (2002/04/17 16:59)
第十届兄弟杯设计大赛精彩亮相(多图) (2002/04/13 10:30)
图文:第十届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揭晓 (2002/04/13 02:54)
时尚的春天:青年服装设计大赛(图) (2002/04/16 10:50)
2002香港鞋款设计赛《足球》获冠军(多图) (2002/04/05 10:17)
唐装设计大赛7月深圳举办 (2002/04/05 11:30)
中国服装设计大赛:军装成时尚(图) (2002/04/02 11:32)
好莱坞女星铂金项饰设计大赛(图) (2002/04/01 10:44)
首届新女装设计大奖赛决赛4月举行 (2002/03/27 11:59)
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作品精选(多图) (2002/03/26 12:05)
* 西班牙“玫瑰”美女
* 广州露天人体彩绘秀
* 好莱坞闪耀铂金光芒
>>更多
我要嫁个有钱人!
爱江山还是爱美人?
激情过后我们该怎样
春季减肥快行动
连载:姜汤说女人
锻炼女性最迷人部位
>>更多 
美女的武器
触动时尚女要衣装
短裙女生青春遐想
知道包的味道吗?
钻石恒久真情不变
夏日凉鞋裸露滋味
内衣火辣爱你一生

时尚女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4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