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南方日报


顺德人首次推出自己的话剧《远去的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22日 10:31 南方日报

  这几晚,大型话剧《远去的村庄》在顺德市凤城影剧院公演。据说,一连八晚的演出票都已被“要光”。记者目睹观 众聚精会神地欣赏、幕间掌声不断,时而腾起笑声的情景,深受感动。

  如今戏剧演出市场不景气,这出话剧缘何如此吸引观众?一打听,几个观众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我们顺德自己的话 剧。

  的确,《远》剧讲的是一个致富思源的故事,一段富而思进的历史。它取材于当地的生活,以顺德农村和科龙、美的 等企业的人和事为戏剧原型,塑造了区树生、何莲好、许三妹、邝玉昌、周雯等艺术形象。他们创办、发展乡镇企业的艰辛历 程,他们的爱情纠葛、命运坎坷,都在剧中得到细腻的展示,从而成为顺德二十多年来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由农业经济向工业 经济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缩影,并揭示了改革开放是我国农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的真谛。在表现严肃主题的 同时,剧中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虚实结合的舞台布景真实地展现了顺德的农村旧貌和城市新貌。难怪它会 令观众感到特别亲切了!

  《远》剧不仅展示了顺德的变化过程,更揭示了三代人的观念转变。代表第一代的区德九,是出生于30年代的农民 。他感激带领农民翻身解放的共产党,却又接受了多年来流行的曲解社会主义的理论,分不清什么是“社”,什么是“资”, 与他的儿子区树生发生了矛盾冲突。区树生是第二代的典型,高中毕业,当过兵。他认为顺德是“鱼米之乡”,生活在这片土 地上的人们应该过上好日子,从而不断进取,带着洗脚上田的农民兴办乡镇企业。第三代人,以区强为代表。这些改革开放后 出生的年轻人,习惯了独立思考、自己努力、自我追求,却又有待于成熟。这三代人的思想交锋和思想变化,都是顺德人所经 历过的,也是中国广大农民近二十多年所经历过的。因此,《远》剧能打动观众的心。

  《远去的村庄》有三幕七场,是顺德人首次推出的话剧,是顺德精神文明大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丰富的文化底蕴, 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是顺德经济发展的人文基础,也是《远》剧的创作动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顺德市文体 局领导请国家一级编剧唐栋、蒲逊到顺德来体验生活,搜集材料,两易其稿,仅用一个月便写出了剧本。顺德没有专业话剧团 ,有了剧本后,他们便开始筹建顺德市小品艺术团,在当地公开招聘了一批业余演员。首次演话剧,对于业余演员来说,自然 有不少困难。但是他们迎难而上。话剧是主要以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可以说语言就是话剧的灵魂。可是,刚开始排练 时,有的人讲普通话时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如N、L不分,将“农民”说成“龙民”,“龙年”说成“农年”;有的人由于 是从事声乐工作的,在舞台上说话时不自觉地带有鼻音……为了克服这些毛病,他们就用录音机录下自己读的台词,一个字一 个音地来纠正发音。

  为了保证演出质量,争取做到“业余演员、专业水准”,他们采用了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方法,请总政小品喜剧艺术 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寿仁当导演,还“借”来了4位专业演员。这些专业文艺工作者十分热情、认真地对业余演员进行“ 传、帮、带”。辅导业余演员比辅导专业演员要花多五倍的力气和时间,王导演却乐此不疲。张腾,这位战士话剧团副团长、 梅花奖得主,一点也不摆架子。演戏时该怎样注意节奏的连贯,如何把握自己的心态,说话时要考虑形体的变化……他都一一 指点。

  “在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自己!”不少观众是含着泪离开剧场的。顺德市委副书记杨肖英也说:“以前我不怎么看话剧 ,觉得它非常枯燥。可是这出话剧看起来很有味道,看得出是顺德人在演顺德的戏……”(楚夫妙贤)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娱乐 >南方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