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用户注册 将新浪设为首页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新浪网 > 新闻报道
 

图文:工体六月观藏戏 展示西藏传统艺术精粹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6月25日 20:03 新浪网


  《珠穆朗玛》凝聚了从喜玛拉雅的形成到藏民族的成长历程,以及西藏的文化、宗 教、历史、民俗风情的艺术呈现。将最真实的藏民族的情感、最精彩的片段汇集成篇,讴歌 西藏人民超拔的坚毅性格、聪颖智慧和顽强的生命力。这部四个篇章的大型乐舞的第二篇《 石头也会歌唱--关于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展示了西藏渊源流长的人文历史,歌颂对藏民族 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歌颂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古朴的石琴在叮咚奏响,美妙的琴声中,传来老人与孩子咏颂藏文字母的声音。庄 严肃穆的司缜仪式在大铜钦号的吹奏声中展开。数位在藏族历史与文化进程中最伟大的人物 依次出现。吉祥圣乐向人们展示着藏族历史与文化的辉煌。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藏戏" 的表演。"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是西藏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艺术品种,也是祖国 戏曲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藏戏"是藏族人民酷爱的传统戏曲艺术。古老的民间祭神宗教舞"羌姆"中已出 现了面具。面具在藏戏的形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十四世纪,嘎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桥梁,为募筹造桥 经费,他从信徒中选出白纳家七位聪明美丽,能歌善舞的姊妹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 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人众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 的雏形。为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七姐妹组成的"宾顿巴"就是最早的藏戏 白面具派。

  到公元十八世纪时,藏戏发展已经非常迅速,传播流域也不断扩大,此时出现了新 藏剧流派蓝面具派,蓝面具派的崛起是藏戏表演从内容到形式上有了充实与提高。传统藏戏 剧目中号称八大藏戏的剧目是:《甲萨白萨》、《朗萨唯蚌》、《苏吉尼玛》、《卓娃桑姆 》、《诺桑法王》、《白马文巴》、《顿月顿珠》、《赤美滚耳》。

  藏戏中的舞蹈,藏族观众和艺人称之为"拉姆俦木巴",藏语意为演藏戏。藏戏的 表演技巧比较丰富,与其他各类藏族舞蹈有较大的区别,而且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传统 藏戏表演形式的舞蹈,这些舞蹈的大部分表演技巧,是从人们劳动的姿态中吸取、发展、提 炼而成的。整个传统藏戏舞蹈表演技巧,有两种是最基本的。其一,称为"颇俦木",藏语 意为男性表演技巧。这是从古代男子射箭动作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二,称为"姆俦木",藏 语意为女性表演技巧。这是古代妇女捻毛线的劳动动作的基础上发展的。此外,藏戏舞蹈还 吸取了各种劳动表演动作等四十余种技巧。有快板、慢板、中板、散板等各种舞蹈表演形式 。

  藏戏表演是根据戏曲五支和九种表演技艺的要求而形成的。戏曲的五支为:演剧者 、介绍剧情者、音乐者、服装者、喜剧者五支。演出藏戏,在有剧本的情况下,必须具备戏 曲五支所提出的要求。这些条件就是要有演员的表演,有戏师的说雄介绍剧情,要有鼓钹的 伴奏,要有制作的服装和道具,还要有加强喜剧色彩的丑角演员的精彩表演等等。九种表演 技艺是:媚态、英姿、丑态等三种为身技;猛烈、嬉笑、威胁等三种为口技;悲悯、愤怒、 和善等三种为眼技。

  藏戏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演出一般是广场戏、 化妆较简单。乐器也较为简单。打击乐只有一鼓一钹。每年的藏历七月初"雪顿"节是传统 的藏戏节。十二个较有名的藏戏团,都要到拉萨来献戏。每个藏戏团都有不同的风格流派, 这些流派中,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有属于蓝面具派的新派,也有独角戏。

  藏戏,千百年来萌芽和生长在世界屋脊壮丽雪域的沃土之中,在广大藏族人民的精 心培育和浇灌下,象傲然挺拔的雪莲,开放在万里高原。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新浪网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