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
解放日报


新书炒作,是耶非耶?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3日 13:19 解放日报

  最近,上海三联书店将新出版的《悲欢沉浮话韦唯》一书11盒共770分钟的采访录音带,封存进了中国银行上海 分行的保险箱。此举在出版界引起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保护出版社、作者和“传主”利益的一种尝试;也有人认为这是炒 书的又一新招。而不少老编辑则感叹:如今出版社出书功夫在书外,真不知是喜是悲。

  确实如此。如今出版业比以前热闹多了,除了在推出好书的同时,还时不时炒作一些与书相关的“新闻”:如某出版 社以防盗版为由,通过媒体“透露”,在余秋雨教授的新书《霜冷长河》封底印上有关法律条文;之后又不断爆出“余教授亲 自送书稿进京”、“副社长亲自接机”、“从书名到封面设计采取全封闭工作方式”等新闻,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最大 注意力。一家出版社在图书订货会上,将王朔的新作以“隐姓埋名”的方式进行征订,然后宣传媒介“透露”,这也是为了防 盗版而逼出来的绝招。一时间,这本书果然名声大噪,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于是读者纷纷解囊……事实上,这些“举措”并没 有使这些书免遭盗版厄运。一位出版界人士幽默地说,喊“贼来了”并非真有贼,“喊”是营销的手段。

  面对愈演愈烈的“炒书热”,出版界、舆论界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如今出版社走向市场,当编辑的光会抓选题、编 书稿还不够,编书之外的十八般武艺都要拿得起,其中包括会“炒书”。也有人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谁能在 前期宣传上独树一帜,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难以沟通作者和读者,即便是一本好书,读者也不一 定能知晓,市场影响不大。因此,出版者的操作手段就显得很重要。

  一位30年代就从事编辑工作的老编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认为,图书“炒作”之风不可长,一本书是不是好书,有 没有读者,能否常销不衰,最终还是由书本身的内在质量决定。“炒作”只能起短期的效用。更何况,对一本不太好的书作过 多的“炒作”,对读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导,最终受损害的是出版社的声誉。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解放日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