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傅雷:我以我死捍尊严

胡子宏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8日 11:31 中国青年报

  捧读《傅雷传》,一位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我面前栩栩如生地浮现。1957年,傅雷响应党的号召以一 颗赤诚的心参加了整风运动,却被划为“右派分子”。“文革”伊始,傅雷夫妇戴着高帽子,站在长凳上,遭受了历时四天三 夜的野蛮批斗。批斗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夫妇俩便自缢身亡。他们以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作为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在立艺和立德的关系上,有着极深的见地。他一贯认为“先是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 乐家,终为钢琴家”。因此,在傅雷看来,自己的心田,绝不能蒙上丝毫的尘俗和污染。傅雷最为看重的是三种素质,即:不 为物役,不为人使;甘于寂寞,不求身外之名;要有自我批评和善于批评的博大胸怀。纵观傅雷的一生,无论是旅欧的求学生 涯,还是在整风运动和“文革”中遭遇不白之冤,作为文人,傅雷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学风去著译文章;而作为父亲,他又 长期向孩子灌输做人与从艺和谐统一的理念。傅雷的人格魅力真是撼人肺腑。

  傅雷不光有着极深的学问,他的为文之道和教子之道,更对今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应该说,傅雷的长子傅聪成为 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便得益于傅雷的谆谆家教。傅雷对音乐的感觉细腻、敏锐而准确。此种艺术感觉,傅聪是一脉相承的。因 此,在分析傅雷的形象时,他的人情味,他作为父亲在教子方面的良苦用心,值得我们后人回味。他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 夫》,他的《傅雷家书》,在8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里,几乎成为学生们读书的首选。两本书的许多话语,极富哲理性,并在 字里行间透出了浓厚的人情味,确实感人至深。

  1957年,有位好心的领导想保护他,暗示他把检查的调子拔得高一些,“哪怕是说实质上是反党反社会主义也行 ”,以给人“认识深刻”的印象。傅雷却冷冷地说:“没有廉价的检讨,人格比任何东西都可贵,我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我 无法作那样的‘深刻检查’。”

  傅雷已逝去30多年了,但他的气节仍然使我们缅怀。傅雷在人格和文格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其译作和书信,成 为中国文学史的辉煌一页。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