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中新社 > 新闻报道
 

中国漫画面临挑战

崔秀敏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9日 09:00 中新社

  作为一个独立的、不可替代的画种,漫画以它犀利、幽默、风趣的特性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它干预社会现实生活 ,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战时的匕首、和平时期的手术刀。

  建国初期,漫画创作一度繁荣,但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许多漫画家受到冲击;文革十年,漫画更是遭受被 禁的厄运,几乎在报刊上绝迹。漫画界可谓一派凋零,处于断代危险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漫画界迎来了崭新的春天, 心情激动、思想解放的人们再次拿起了画笔。与建国初期的几十名作者相比,如今约有2000人活跃在漫画创作领域。但由 于我国没有专门培养漫画人才的学校和专业,现有的作者几乎全是靠业余爱好自学成长的,普遍文化功底较薄,创作时间较短 。

  与此相应,在漫画创作上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是作品艺术性不够,质量有待提高,题材有待拓展。艺术 性包括作品的表现方法、画面技巧等多个方面,但现在有些漫画在构图、构思、造型上比较粗糙,风格也比较单调。如作品缺 乏细腻的画法,同一个表现方法反复使用,重复、雷同的作品不断出现等。造成艺术性差的一个原因是有些作者在认识上把漫 画简单化了,认为画漫画很容易,因而不在技巧、构思、角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多加锤炼。这样一来,下笔时就很容易想 到别人走过的路上,作品哪有新意可言。

  其二,作品对讽刺、幽默的分寸感把握不好。讽刺与幽默可以说是漫画的“标签”,也是作者知识厚薄,政治、 思想、艺术修养的体现。但现在一些作品把幽默流于庸俗。还有些作者认为讽刺就是越辛辣越尖锐越好,实则讽刺的分寸感很 重要,依矛盾的不同而不同。

  其三,不少作者对漫画创作存在某些误解。一是认为漫画就是丑化。的确,漫画的造型要夸张,但夸张的造型是 为准确体现人物的性格,并非越丑越好。二是对题材理解狭窄,认为没什么可画的。实则这20年来,漫画的题材大大拓宽了 ,除时事漫画外,还有肖像、科技等多个漫画品种。何况在这变革的年代中,众生百态皆可入画,漫画家应打开思路、放宽眼 光。面对漫画界现存的种种问题,专家们认为,漫画界首先要杜绝重数量不重质量的浮躁心态,加强自身修养。如若自身不改 革、不发展,默守成规,只怕漫画会最终倒了读者胃口。

  我国目前有七八本专业漫画刊物和报纸,但由于漫画与时事结合紧密及“短、平、快”的特点,报刊还是发表漫 画的主要阵地,许多报刊也辟有漫画专栏,并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报刊这块漫画赖以生存的园地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 问题。一是有些报刊或担心漫画惹事,或认为漫画栏目难以办出特色,往往将漫画栏目砍去或压缩了。另外有些编辑为美化、 活跃版面,选用漫画作品把关不严,致使一些水平较差的作品也得以发表,久而久之,会影响到漫画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方 成等专家提出,能否采取在大学新闻系开设漫画讲座等办法,以加强文字编辑对漫画的鉴赏水平。(厦门商报)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中新社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