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


韩再芬与《徽州女人》

鲁彦周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19日 10:03 光明日报

   最近看了一场很有韵致、很美的黄梅戏,这出戏使我异常喜悦,使我近几年来第一次领略到了黄梅戏的舞台魅 力,一个舞台上的《徽州女人》把我迷住了。

  《徽州女人》是由安庆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由早已知名和成熟的为观众所热爱的韩再芬主演的。那几天合肥市的 街头巷尾和大报小报都在热烈地议论这出戏,其反映之强烈和自发为近年黄梅戏演出情况所少见。我还听说,这出戏最初创意 ,是由韩再芬在徽州的西递村看了画家应天齐的西递村版画画面而引发的。这个艺术感觉极好的韩再芬,偶然间看到应天齐的 那些幽深、高大、古老、寂静和神秘的版画,她心里想:这样的古老房子里应当有动人的女人动人的故事。据说,这就是韩再 芬最早对《徽州女人》这出戏的创作意图的触动。韩再芬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家的本能联想,看出这里应当有人,而且经过 编导和各方面的努力,这些徽州的古老房子里的女人终于走出来了,而且是如此美丽地走出来了。

  《徽州女人》叙述的是一个在古老的徽州发生的古老的故事。故事也很简单,是说一个徽州的美丽的女人,从出 嫁开始就守空房,一直守了几十年,最后等到了丈夫终于归来,但却带了他的早已在外结婚生子的妻子回来。这出戏的情节虽 然简单,但在舞台上所呈现得却是非常凄惋非常丰富非常动人,这出戏舞台美术,用了现代版画的手法,音乐伴奏吸收了管弦 乐的丰富而表现力强的旋律,伴唱也改变了老的伴唱方式,连表演也大胆地吸收了话剧舞台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因此大幕一 拉开,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一切都还是黄梅戏的,编导者并没有生硬地抛开黄梅戏的传统,他们只是作了有益的 改革尝试,因此整体演出是很和谐的,给观众以很大的美的享受,特别是韩再芬的表演,使这出戏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美学 境界和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深刻发掘和升华,她的表演对这出戏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韩再芬在安徽算是比马兰更年轻的一辈,她是在安庆市土生土长的,我也在很早以前就认识了她,她在我的心目 中,是一个有才气有功力也有广泛影响和自己个性的演员,她的表演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传统的黄梅戏代表性剧目,她都演得 很有自己的个性,她的唱腔柔美抒情,悦耳动听,她并不特意学她的前辈,她有她的特点,因此她不仅在安庆备受观众欢迎, 在全省全国都拥有自己的观众。她不仅演唱黄梅戏,也演故事片和电视剧,应该说,她是有多方面才能的演员,这次看了她的 徽州女人,我知道她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并且完全有条件进入真正的表演艺术家的行列了。

  《徽州女人》大幕拉开,韩再芬是以一个对新婚充满着幸福向往和微带羞涩的可爱的少女面貌出现的,她对这个 少女形象一开始就把握得非常准确,这个徽州少女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过他的新郎,她以无比深情爱着他,今天他就要 做他的新郎了,这该是多么幸福,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她唱道:“我曾在窗口偷偷地瞧过他...瞧了这一眼,这辈子,这辈 子...再也丢不下。”这唱词本来并不很美,但经过韩再芬那娇美细致地对这新嫁娘性情的刻画,经她甜美的嗓子一唱,那种 徽州女人的纯真美丽和聪明善良,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把观众紧紧地吸引过去了。

  《徽州女人》这部戏打破传统戏曲的叙事方法,这部戏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正面的矛盾冲突,它只有一个徽州 女人的命运,只有徽州这地方的文化和风情,因此它给舞台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个空间为演员的表演,为音乐的伴奏和演唱 ,为舞台美术都提供了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这个空间,固然能让艺术家施展才能,但弄不好也会产生沉闷枯燥和空泛的说 教,这里我又要说到韩再芬,韩再芬在这出没有多少外在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里,几乎是她一个人为中心在表演、唱说中 让观众在剧场里度过两个多小时,并且一直能让观众精神专注地进入戏中,为戏剧中的这个女人而感动,而感到确实是一场美 的享受。这就是演员的魅力所在。

  韩再芬是表演这个悲剧性的女人一生的,从天真美丽对幸福充满着憧憬和向往的小姑娘,到独守空房的青春少妇 ,到接近心灰意冷的中年和老年,这是一个漫长的人生过程,韩再芬通过她的内心表白,大段的演唱,从台步到脸部表情,从 细小的动作到激烈的悲情呼喊,这些内心的矛盾、发展、变化,韩再芬都把握得不温不火,细致入微,非常动人。

  韩再芬没有把这出戏演成一出单纯的悲剧,使舞台上一片沉重、悲凉,韩再芬对这个徽州女人的掌握,主导方面 是她的善良,是怨而不怒,她也有对命运的抗议,但她没有怨恨任何具体的人,她对公婆,对小叔,对村上的长幼乡亲,都是 以一颗善良的心来看待他们,同样她也是以一颗最善良的心,为一去无踪影的丈夫设想,对待自己的命运和愿望,也只是埋在 心里,她使这个徽州女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最美最善最真的形象,她让她的角色处于一种观众都希望她能幸福而她却绝对得不 到幸福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境地。

  韩再芬并没有停滞在对人物的“表演”上,而是更深刻地发掘这个女人内心世界并外化成一种审美状态,她演的 徽州女人也曾经绝望过,曾经想到死,但她还是战胜了自己“心情静如水,月明明如镜,月亮月亮挂在天边,万物乘天有本性 ,我岂能只求速死不求生!”这时韩再芬使这个徽州女人不仅战胜了自己的因为绝望而想求死的悲观想法,而且在战胜自己的 过程中,使人物得到了升华,也使整个舞台开始进入一种更高的人生境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境界,当最后她终于见到归来 了却认不得她不知她是谁的丈夫时,她反而平静地从一条有着象征意义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下走,并回答她的丈夫她是哪个:“ 我是你伢子的姑姑,”这时她用了一种特别的台步,一步一步一直走到幕前,站到已经落下的大幕外边,孤孤单单一个人,向 观众致意,这时她的那种难以形容的表情,实在让人不得不含着眼泪微笑为她鼓掌。

  我还要补充说明的是:该剧的编导在处理这部戏时,别具匠心,她们既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也吸收了其 他剧种如话剧如歌舞剧等优点,使这部戏面貌显得和谐、优美,很有新意,比如它的结构就很像话剧,该剧共有四幕戏,“嫁 ”“盼”“吟”“归”,这种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戏曲结构方式,为演员的表演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便于演员发挥,同时它也很 适合这部清装戏的内容,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剧不仅调动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还有专业画家为之创意、策划,使 舞台上既富于美感,也富有徽州的情调,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境界。这一切都是这部《徽州女人》取得成功的原因。

  最后要说明的是:该剧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黄梅戏的韵味,徽州的文化氛围,还有如对这个徽州女人的丈夫处 理,如果不作为去赶考,而是作为重利轻别离的商人来处理,是否会更有地方的代表性,因为徽州商人是最具徽州特点的。还 有如徽州女人这个角色,如果让她有适当的文化,对人物的丰富是否会更好...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也可能是不正确 的。总之这是一部好的黄梅戏,我为它的诞生和成功而祝贺,并希望它在以后的舞台实践中能更加完美,更加丰富,使它成为 黄梅戏的又一部扛鼎之作。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