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南方都市报


评诗人卢文丽--飘忽的精灵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5日 09:58 南方都市报

   卢文丽的语言给人一种“天生丽质”的强烈印象。诗中的她似乎披着薄如蝉翼的面纱,忽隐忽现,飘逸,生动,透 露出梦幻般的高雅气质,却让我们如雾里 看花,水中望月,窥不透内里的真切。每当她听任内心的召唤,一种神秘的启示 便向她敞开,她的身体亦借助宁谧的彩羽飘浮起来,仿佛她变成了一只诗意的蓝 鸟,感受着大气流动的音韵,那生命里的另 一种呼吸,以及无限的空灵自由。她 二十多岁的无数个珍贵的春天,就这样在白日梦中度过,恋爱、写作,在隐匿中 飞翔 ,散发着无可比拟的青春气息。她闪烁的呓语、细微的感悟,像“一阵啁啾 掠过冬天的左肩”,迫使我们暂时忘记“艰难的 、心酸的、污浊的生存”,我们 “确乎在鸟儿翅膀的震颤中聆听到一个幻美而纯粹的世界”。

  她诗歌全部的真实和意义,在于揭示一种精神状态,那是用语言构筑的或许 脆弱或许坚实的壳,她的“最后的 光、盐和灵魂的栖息地”。她躲进诗歌的核心 里,试图“抵挡住外界的繁杂与险恶”,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对丧失的和即将丧 失 的事物的悲伤追忆虔诚地保存起来,以此延长她所爱的事物的生命,以此抚慰和 调理骚动不安的灵魂,并设法取得某种 平衡,找到心灵与现实的短暂和谐。我不 忍心指责她这种逃避日常世相的写作态度,原因在于她的敏感和崩溃与生俱来。 她很自然地坦露女性的柔弱,祈求有一个安全可靠的栖身之所。假若让她直接面 对混乱世道,她会晕眩和害怕。因此她不惜 把“梦幻的城堡建构在一座浮动的沙 丘上”,“从海市蜃楼的宫殿中寻觅精神所依附的台阶”,她深情而任性,宁愿 笼罩 在哪怕是不真实的氛围里。超验性的写作姿式常常使她得以摆脱“阴郁与困 顿”的纠缠,“从蚁蝼般繁复,琐碎的生存状态 中挣脱出来”,沐浴爱的明亮与 幸福。她不由自主,着了魔似地迷醉。

  我之所以觉得卢文丽天生具有诗人的素质,还在于她的触觉独特而细腻,她诗中冒出的一些语言断片常令我大惊 失色,禁不住要击节赞叹。她诗之镜如此映 照两个相爱的人:“我们是两枚高出斜阳的叶片”。她的想象突兀却又恰到好处 地准确:“月亮是头受伤的野兽/赤裸而绝望”;“我的灵魂是游荡的水珠”。 她告知读者“幸福仅仅是我们坐拥的一夜流 水”,“生活在一本书中多么安详” 。而抵达人心的不止是她所传达的情绪,诗篇的语境,语调和叙述的节奏,同样 使我 们被深深触动:

  并无必要转移

   并无必要到达

  红色的海盗船已经上路

  再生的时刻加速消亡

  我们已习惯这一过程

  并无必要哭泣

   并无必要赞美

  珍贵的事物永远深入大海

  越是幸福越是伤心

  鸟儿比人类年轻

  ……

  这些段落干净漂亮,舒展而严谨,体现了诗人控制词语的能力。可是就我读 到的卢文丽的几首篇幅较长的诗歌 来看,她的情绪往往是弥漫性的。除了某些天 性使然,我不能不遗憾地认为,她难免也受了这些年来很不健康的写作风气的 影 响,把直奔飘渺恍惚的精神空境误为诗意了。艺术要抓住的是与“我”相关的人 性的生活本身,而非狂热地去捕捉事物 的本质。如果你不敢面对生活,你至少要 在叙述层面上有勇气直面自己,敞开自己的身体,呈现具体生存的个人经验,揭 示心灵与此时此地的生活细节的亲密关系,唯此内心才能够真正与事物相遇。“ 我被城市中最小的一颗雨水蒙蔽”,卢文丽 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相信她也一定能 明晓,不洁的歌咏,不会摧毁歌唱者本身。她最近打印的《现实一种》等新作就 可喜 地显露了变化的端睨,正如她早已在诗中所言的:“并无必要献身/并无必 要坚守/只有失去完美才能被完美覆盖”。(杨克)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