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华声报 > 新闻报道
华声报


评论:新排《茶馆》仍有可挑剔之处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19日 14:09 华声报

  《文艺报》刊登朱理轩的文章说:大约20年前,艺术家蓝天野就担心《茶馆》的演出仍停留在1958年首排 的水平。北京人艺最近新排的《茶馆》可说是对这一担心的一次挑战。但我们仍可比照过去的《茶馆》对它挑剔一番。

  新版《茶馆》删掉了剧中人、北京民俗的代表人物大傻杨,用各种画外音——叫卖声与背影串场人物取而代之, 削弱了时代背景的艺术交待,降低了作品的艺术品位。大傻杨不仅是一个报幕者,他还是剧中人,甚至是老舍先生的代言人。

  更令人不解的是,新版的《茶馆》真美式吉普车引出沈处长上场,破坏了舞台真实,观众中发出复杂的笑声,夺 了台上人的戏。50年代《茶馆》演出,沈处长视察茶馆一圈,连说了几个”好“,是夹着尾巴逃跑的形象。新版《茶馆》沈 在舞台前沿就坐,连声说“好”之后,茶馆内灯光渐暗,后景街区光强,行人往来,叫卖声又由强渐弱。这只能给观众留下如 此结论:王掌柜和茶馆的形象是个人悲剧。

  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在排《茶馆》时讲:“舞台表演要自然真实,这是首要的。但台上‘一片生活’并不等于艺术 品。观众要看的是戏,也就是经过集中、提炼、典型化了的生活。”新版《茶馆》或许在小剧场演出尚可,“自然了”;坐在 楼上和后排看,内影(远景)的变化看不清,演员的戏少了灵气和激情,“观众要看的是戏”,戏没出来,传不远,观众感而 不动,剧场效果不强烈。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华声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