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北京晚报


倾听成长的声音--《红瓦》作者曹文轩访谈录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1月29日 15:52 北京晚报

  1999年对于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来说是个丰收年。曹的小说《草房子》、《红瓦》 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受到广泛的赞誉。

  记得15年前曹文轩开设了《当代小说风貌》课,对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迁及人们的思想发展历程的小 说创作进行了深刻剖析。讲台上曹文轩言词犀利,鞭辟入里,同学们听得如醉如痴。学生们议论,如果曹老师从事创作一定别 具风格,后来得知曹老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十余年后曹文轩的艺术追求得到了肯定,他的《红瓦》被文学评论界认为是 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红瓦》以六七十年代南方小镇及附近乡村为背景,以主人公“我”在整个中学时代的成长经历及心灵变化为主 线,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在描摹、反映时代的同时,形象地描绘了一群少男少女在时代 风雨中逐渐走向成熟与坚强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他们火热的青春萌动及在命运面前的抗争与无奈。小说的笔墨没有用于向外扩 展生活面,而是向人物、向人生、向人性纵深处发展,深入发掘优美的情操和向善的良知。作者以充满同情的善意眼光看待过 去的生活,对各色人物给予充分理解,大力弘扬正直、同情、友爱、互助、勇敢的精神。

  谈到《红瓦》一书的创作,曹文轩说:“1993年我应邀去日本东京大学讲学,在东京一个叫井之头的地方一 住就是18个月。那是我一生中最安静的一段时光。在那里我冷静地思考了中国当代文学,也思考了我以往的岁月。我看出了 中国当代文学的种种缺憾,即小说忙于‘实验’、忙于走向‘日常’时却缺了古典的、浪漫的、审美的可以让人感动的一路文 字。同时我也看出了我的经验和我的审美趣味恰恰可以用来弥补这些缺憾。于是我在一个能够使我在心中祛除芜杂与浮气的环 境中开始了《红瓦》的写作。”

  《红瓦》被称为“是一部探索人生的学者型长篇小说”。曹文轩认为这一概括简明扼要,很确切。他说:“也可 以换一种说法:《红瓦》是一部成长小说。有一篇关于《红瓦》的书评我很喜欢它的题目,叫‘倾听成长的声音’。《红瓦》 是在有意探索人生,但它探索的方式是展示而不是判断。文学的使命只能是展示而不能是判断。展示是作家的事,判断是读者 的事。一切都呈现在那里,作家绝不说‘是’和‘不’。说出‘是’与‘不’来的作家一定是一个拙劣的作家。感谢读者对《 红瓦》的亲近,感谢批评界对它们的理解。我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我以后的创作究竟走向何方?我很可能要改变自己 现有的形象,我不可能安于现有的角色。最近出版的长篇《根鸟》就与《红瓦》有了很大的差异。”(记者沈文愉)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