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羊城晚报


贾平凹:“除了当作家别的啥也不会”

李叙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29日 19:41 羊城晚报

  

  近日,作家贾平凹到昆明参加“首届中国西部文学期刊主编年会”。出现在宾馆大厅里的贾平凹,显得有些疲惫,当 记者把相机的长焦镜头对准他时,他幽默地说,你这个东西很厉害。随后,他在客房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人才辈出 的时代,没有谁能永久站在文坛上不动

  记者:你阅读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吗?你对目前文坛上风头正健的一批青年作家,像朱文、韩东、邱华栋等人的作 品如何看?

  贾平凹:肯定读,但不是张三李四都读,有选择性地读。朱文、韩东等这些人的东西我都读过,都写得不错。最 早看朱文的小说,觉得挺有意思。

  记者:在当今健在的中国作家中,你最喜欢哪几位作家的作品?

  贾平凹:很多,老一辈的喜欢的都去世了,像沈从文、钱钟书等,健在的还有孙犁。年轻的像五六十年代的这一 大批,都挺不错,他们几乎是一块上来的,其中莫言、苏童、马原、韩少功等都挺不错。  记者:七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作家 ,你熟悉他们的作品吗?

  贾平凹:这是一群很活的作家,特别是女作家。我到上海去还专门见过棉棉、卫慧。一般只要国内出现一个突然 很叫得响的作家,我都要关注一下。看过他们的作品,就觉得“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个时期都有人才。就像春天的花开后 ,你不能说哪朵花好看哪朵不好看,它都好看。我常常是对一朵花就感慨不已,觉得人家都比自己写得好。当然过一段时间后 想想,人才辈出的时代,没有谁能永久站在文坛上不动。    文坛上的是是非非、热点讨论我都不关心

  记者:与八十年代相比,你认为九十年代的中国是否更适于作家写作?

  贾平凹:现在应该说,写作环境是更宽松了,严格讲谁也不管谁了。记得我八十年代初曾给陕西的一家报纸投稿,引 得他们在稿子上批示“此稿不但不能发,对其小资产阶级情调要批判”。 

   记者:有人戏说,中国作家至今仍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他们都得了茅盾文学奖,就你个人来说,你认为诺 贝尔文学奖对你重要吗?

  贾平凹:我没有作过这方面的思考,这种说法是一种调侃味的东西。我很少接受访问,文坛上的是是非非、热点 讨论等我都不太关心,这些不是我的事。

  记者:近几年,中国文坛上不少中青年作家都介入了一种所谓的“殖民写作”,把西方的那一套观念技巧照搬到 中国来,你怎么看待这种很容易走红的写作技巧?

  贾平凹:我觉得什么写法都是允许存在的,具体到每个人又是不同的。无论是照搬、借鉴还是启发,对中国文坛 的气氛都是绝对有好处的。即使学了外边的也不一定都能成功,这应该说是给后人积累了经验。任何现象我都能容忍,我不主 张反对。其实不论以什么形式去走,总得先有人走过去,在过程中才可以慢慢改造。

  记者:你认为在作家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在写作时是否考虑到读者?  贾平凹:严格讲我 考虑得不是很多。我一般不管别人的看法,直统统写出来,也许这样说有些读者听了不高兴。我写出来的东西,愿看的人就看 ,不愿看,那也没办法,写作时我是不考虑规不规范的。  

  不当作家,或还可当书法家

  记者:据说你是19岁从故乡背着行李闯进西安城的,时至今日你当初的理想实现了吗?  

  贾平凹:当时到西安来也没树立什么雄心壮志,是以求生为主。活到现在48岁了,回过头看烦恼很多,感觉也没什 么成就。有时想,如果当时不出来还呆在乡下,生活虽艰苦肯定烦恼少,目前,生活是好多了,但事太多太累。人生永远不会 完满,不是缺这样,就是少那样,但都得活着。  

  记者:假如你可以重新选择一次生活,你还会选择当作家吗?

  贾平凹:恐怕还得当作家,别的啥也不会。或许还可以当书法家。

  记者: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你有什么打算?

  贾平凹:不会停止写作是肯定的。1999年计划有一个小长篇。国外可能今年内翻译出版几部长篇小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