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北京晚报


清初“剃发令”推行始末(上)

孙菊生 孙大兴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30日 16:06 北京晚报

  看过表现清代故事的电视剧,总会产生一种疑问:既然严令剃发,为什么还留有辫子呢?这是因为我国历代全是 “束发而冠”。所谓“束发”,就是有别于“蛮夷”的“披发左衽”。到了清代,就实行“剃发留辫”。即是把周圈的头发剃 光,中间留有辫顶。这样的发式,是否类似京剧花脸的意思--突出脸庞,以显示男子的英武忄票悍呢?亦未可知。不过, 就围绕这一“剃发、留辫”的发式问题,也曾经历过一段严酷的历史。这大概分为三个步骤。

  (一)、降臣“积极分子”孙之獬的建议: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是在1644年进北京,定鼎中原,代明而有天下的;始颁“剃发令”是在1665年。 起先,朝贺时分成满汉两班。满员自是剃发留辫,身着满装;汉员(指明朝降臣)仍是束发冠带而朝。如此二十年来,彼此相 安,未生异议。偏偏有个明末天启进士孙之獬别出心裁,自发地剃发满装,站入满班。而满员以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驱 之出列。其再回汉班,汉员又以其满装而不纳。孙之獬羞愤之余,乃上折奏请改制,疏中说:“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 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这使世祖顺治颇受震动,深叹曰:“不意降臣中有作此说者 。”遂下令剃发。

  此令一行,天下哗然。有的涕泣就剃,有的宁死不屈。从此,原本心理上的满汉矛盾更加激化(在古代,发式服 装很代表一个民族的尊严)。严令既下:“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者,决不轻贷。”当下檄至各县,曾有“留头不留发,留发 不留头”之说。各地官府令剃匠负担于市,强行剃发。据后世人议论此劫:“此皆孙之獬一念躁进而酿此奇祸。”至于顺治帝 对孙之獬奏折的考语,是赞其忠,还是叹其佞,不知孙之獬本人是怎样理解的。

  不过从孙之獬的“作为”,可见其为人。他还真不是“假积极”,而是“真汉奸”。他在明朝,官至侍讲,禄位 不低。事清后,曾因操练乡勇有功,升为礼部右侍郎,后又领兵部尚书衔去招抚江西,真可算是自基层而扶摇直上的人物。这 种人当然不会顾忌什么操守,他自有其“处世哲理”,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远比黄道周、倪元璐、孙嘉绩(我祖)要“ 高明”得多。然而这种人也自有其下场,最终还是落得个“被劾夺职”。1667年山东义民谢迁攻入淄川,杀了孙之獬全家 ,使万民称快。正所谓:“怨毒之于人也大矣!”有趣的是,这样一个人,居然用了“之獬”这样的官讳。“獬”,是一种名 “獬豸(音会)”的兽。《异物志》说它“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其不直者,闻人论则咋其不正者。”彼孙某者,可当之 乎?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北京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