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光明日报


中国文化周编钟音乐会让法国观众倾倒

丁一凡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6日 10:35 光明日报

  中国文化周的演出活动“编钟音乐会”9月2日举行第一场演出。节目单上写着是晚8点开演,但从7点起,教 科文组织的演出大厅外就聚集了大批等待的观众。熟悉法国生活习惯的人都知道,法国人一般不太守时,比规定时间晚几分钟 到在法国人看来几乎天经地义。然而,这场编钟音乐会怎么会让他们改变了多年的积习呢?大约是因为许多法国观众事先已经 参观了在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真品,想亲耳聆听一下这些2400多年前的乐器的效果,也可能是知道在教科文组织的 大厅看节目座位是不定的,怕到晚了找不到好座位。

  负责这场音乐会的中国编钟乐团是由武汉音乐学院的有关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他们具有坚实的中国传统 音乐功底和出色的演奏技艺,是中国的编钟及其他乐器的优秀演奏家和民族音乐学家。根据仿古再现的思想,他们在考古学术 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若干中国古代著名的乐曲,重新编配,并加入了一些比编钟时代更晚些的其他民族乐器。

  东方的古调如高山流水、松声竹韵,在教科文组织总部最大的大厅里激荡徘徊,让台下教科文各国代表团的代表 及法国观众们听得如醉如痴。音乐会即将结束时,报幕员走上台来用熟练的法语说道:“大家一定会问,这些中国古老的乐器 能否演奏现代一些的、甚至西方的乐曲呢?下面一个曲子是你们大家一定很熟悉的,它能回答你们这个问题。”随后,中国编 钟乐团的乐师们奏起了大家熟悉的英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曲调刚刚结束,大厅里便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把演 出的气氛一下子推到了高潮。

  根据节目单上的安排,这个英格兰民歌本是音乐会的最后一曲。但观众们有规律地不停鼓掌,显然在期待着演奏 家们“开开恩”。盛情难却,中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只好让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古笛、有4000多年历史的 瑟、筝等每个古代乐器都先后各自亮相,演出一小段“拿手好戏”。古筝演奏的是中国民歌“茉莉花”。这支歌曾被法国女歌 唱家米哈伊尔·马蒂约多次演唱,法国观众对此显然很熟悉。古筝刚刚弹出旋律,底下已经掌声一片。几次谢幕后,演奏师们 重新操起乐器,奏起了法国民歌“可爱的家乡”。观众们随着这首非常熟悉的曲子的节拍,非常有节奏地鼓起掌来,那架势就 像每年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最后演出“拉德斯基进行曲”一样。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会场。几位法国观众兴 高采烈地对记者说,西方人从未见过这些奇妙的乐器,它们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了。(本报巴黎9月3日电)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文化艺术 >光明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