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储蓄原因多样利息征税反应不一
东民 李玲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6月30日 10:43 生活时报
为促进消费和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增长,国家已经连续7次调低储蓄利率。与此同
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额却仍然保持连续增长。
1997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628
0亿元;1998年底,这一数字已经增至53407亿
元,增幅达17.1%;1999年以来,我国城乡居
民储蓄增长又创新高,存款总额已突破6万亿元。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原因究竟何在?居民作出
储蓄决策的目的为何?居民如何看待对储蓄存
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为了探究以上问题,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于日前在北京、
上海、天津、广州、武汉、长沙等地开展的专
项调查显示,79.6%的居民将储蓄存款作为个
人金融资产投资的首选,储蓄存款在居民家庭
投资中所占比重达64.7%。
收入是投资的基础。去年,我国实行较为
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伴随投资总量的快速增
长,职工工资收入相应增加。与此同时,居民
收入渠道的拓展、个人隐形收入的攀升、社会
福利支出的货币化也带动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增长。1998年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
%。在本次调查中,承认是由于收入增加的原
因导致储蓄增长的居民所占比例为8.6%。看
来,收入增加并不是促使储蓄增长的最重要原
因。
调查显示,60.5%的居民认为未来预期支
出增加是储蓄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劳动就业
改革、社会养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
住房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养老、医疗
、失业等各项福利要通过个人、企业和国家共
同分担来解决,而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有待
进一步完善,相当一部分居民对未来的工作和
收入预期不佳。37.5%的居民表示增加储蓄是
在为住房、教育、婚姻、亲属抚养等未来个人
和家庭的需要做准备;13.4%的居民表示是在
建立准备金,以应付未来某些预料不到的变化;
9.6%的居民存款是为了将来投资或用于企业
经营。
在本次调查中,21.6%的居民认为储蓄增
长是和其风险性小、安全可靠、存取方便、收
益稳定的特点分不开的。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大批新兴的金融
商品和投资工具应运而生,投资方式也趋于多
样,投资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投资于股票、
债券、基金、期货、外汇、保险等诸多方面。
在我国,由于股票的市盈率较高,买股票主要
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赚取其中的买卖差价。
但近一段时间以来股票一直徘徊在“熊市”中,
走势低迷,人气不旺,从而导致不少资金退出
股市转而进入银行储蓄帐户。在各种投资方式
中,债券、基金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期货
买卖以小博大、投机性更强、风险性更高,外
汇买卖则需要较高的投入和高度的专业知识。
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投
保者的行列,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清醒地意
识到保险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社会保障,而
并非是保值、升值的投资手段。相比之下,储
蓄的优势不言而喻。虽然储蓄的投资收益相应
较低,但是在居民投资意识不强、投资能力弱
、承担风险能力低的情况下,居民必然会将储
蓄作为投资首选。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缺乏消费热点也是影响储蓄增长的原因之一。
调查中,8.1%的居民表示由于暂时不知道买
什么或投资什么的原因而先将钱存起来再做打
算。据统计,199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比1997年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
1997年下降2.6%。进入1999年以来,市场价
格继续下降,但是明显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
厂家、商家绞尽脑汁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以期激
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引
起消费者的兴趣,即使是硝烟弥漫的价格大战,
换来的也只是消费者的冷淡反应。看来,培育
新的消费热点,减少居民消费紧缩行为是当前
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对储蓄存款利息征税,实施起来还
有一定的障碍,其最大的困难是目前还没有实
行存款实名制。据悉,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
相关法律解决有关问题。6万亿的储蓄存款意味
着庞大的购买潜力,如果能够引导得当,必将
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