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冯小刚:我为市场拍电影

李尔葳 李尔顺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29日 02:20 科技日报

  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没完没了》,冯小刚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贴上了“贺岁片导演”的标签。不管贺 岁片在中国的前景将会如何,冯小刚对于中国内地“贺岁电影”的创意和贡献是不可抹煞的。在小刚的新片《没完没了》即将 完成并将推向市场之际,我们首次深入地探讨起关于“贺岁电影”的话题……为什么拍上“贺岁电影”

  李:我记得你最早拍摄《北京人在纽约》之后,曾经告诉我你很想拍电影。后来你导了《永失我爱》。再后来就 是主演《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我是你爸爸》。你是怎样想到拍贺岁片的?

  冯:我们最早是尝试拍电视贺岁片。当时电视台制片中心说,观众现在都有点抱怨春节联欢晚会,说能不能给《 编辑部的故事》弄一个续集。而我想:还是别弄什么续集,续不好给人印象不好。但后来决定续集还是要弄。我也不太想写, 于是先找别人写。可是别人写完了以后发现剧本写得不太好。后来想请王朔写。王朔说他出出主意可以,但他肯定不写。我没 辙,就只好自己写,内容就写过年的时候单位讨论这年怎么过。那部片子当时收视率还不错。只写了两集。各地电视台认为两 集太短,就把原来《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一些镜头掺到里面,成了三集。后来拍起贺岁电影,是因为我前面拍的几部电视剧《 一地鸡毛》、《我是你爸爸》、《狼狈不堪的生活》都没有通过,这样确实好多人也不敢给我投钱了。他们觉得:片子拍得都 还不错,但是不是你一拍片子就会给你毙了呀?在这种情况下,北影厂厂长韩三平就说:“小刚呀,你得想点办法呀,你老这 么着不行。”我说:“那有什么办法呀?”他说:“你拍部贺岁片吧。”我就这样拍起了贺岁片。如何受王朔影响

  李:你原来对喜剧电影怎么看?

  冯:其实对喜剧我一直有偏见。尤其是香港的喜剧电影,原来看过一两部,觉得闹得慌,不好看,接受不了。我 们弄的喜剧,虽然故事的假定性很强,人物关系比较特殊,但细节还是尽量往生活里面去。我原来看陈佩斯的喜剧,他的故事 还是从生活里面来的,但表演和细节都是被夸张了的。我觉得有的时候他们就在这儿吃了亏。而我们吸取了他的教训,会让你 在看到这个细节时相信它是真的,让你融入到影片中去。

  李:你是从什么时候受到王朔的影响的?

  冯:从看了他的小说《浮出海面》后。也许我原来就有这方面的潜质,但没有意识到。当看到王朔的小说时,我 一下就开窍了。我原来从来没想过要写剧本。现在一下就产生了特别强烈的愿望,想写东西,并且马上就写了,第一个剧本就 是《遭遇激情》。剧本写完了之后,拿给王朔看。王朔说:就怕你只想不写。王朔告诉我:反向思维对写剧本很重要。我看了 他的东西,又听了他的经验,觉得脑子一亮。王朔的话使我心理原来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对我很重要。让 观众宣泄欲望

  李:你剧本中的那些故事和细节是怎么来的?

  冯:你让我说我也说不出来。但我写剧本时就会出来那些想法。另外就是从大量的与人聊天、开玩笑中来。其实 每个人的心里头都有很多欲望、梦想。我们弄一个故事,其实就是寻找人心里的这种欲望。把这种欲望提出来,然后在电影里 把这种欲望宣泄掉,观众就喜欢看了。说起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但确实又是一个费劲的事。重要的是要判断这个欲望是不是 大多数人的欲望。《没完没了》的新路子

  李:具体说到《没完没了》这个剧本,你们是怎样创作的?

  冯:这次我们也想过很多故事。有些故事就特别适合咱们的想象力,可以让你在里面尽情发挥。但有些故事就把 你限制在那儿。乍一听这故事还行,但几个人坐在那儿往下编这个故事时,就发现编不下去了,就被这样那样的东西给限制住 了。你可以把这个故事编出来,但没意思。它没有智慧,也没有想象力,顶多是有一个故事,很多好的精彩的细节都搁不进去 。但我们有时就真是放一些饭桌上的故事在电影里。像我们这部《没完没了》,说的就是一个绑架的故事:葛优绑贺了吴倩莲 ,借以勒索吴的男友。这戏的游戏感非常强。他们一般都是找到这样的东西后才去拍。

  李:我看你前两部贺岁片的男主人公形象相对饱满,而女主角则弱一点。这是你在剧本的结构中有意这样定位的 吗?

  冯:是这样。我们这几部影片中的视点都在男的那儿。我们想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戏往往先给男演员。像葛优 ,观众不是喜欢他吗?我们就让观众更加喜欢他。当然我们尽可能把男女主角的戏配平了,但很难。别人看影片的时候可能觉 得我们的剧本是一气呵成的,但实际不是这样。有时候我们的剧本在一个星期内没有一点进展。像《没完没了》这个剧本到了 第三稿,我们也一直在和葛优、吴倩莲讨论。有时候想不出故事来,特别着急。一旦想出一个招之后又特别兴奋。像《不见不 散》里葛优他们办中文学校,就是灵感突发之后想出来的。

  李:《没完没了》这部片子与前两部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冯:大的路子一样,只是故事是新的。为什么不断地换女演员呢?因为葛优很受观众喜欢。但演员不变,又怕观 众会疲劳,所以我们就换女演员。是否叫“贺岁片”对我来说不是太重要,把这个电影拍得有意思、好玩,那就是锦上添花的 事。光有葛优也没用,还得有好剧本托着他的表演。在夹缝里寻找阳光

  李:你对自己目前在中国电影界的处境如何评估?

  冯:我们这一拨导演跟前边那一拨导演处境不一样,比如说“第五代”导演和“第四代”导演,他们要面对的是 一个问题,即如何适应电影管理部门对电影的要求。这是他们的一个难度。但他们不用应付市场这一要求,所以他们必然走的 是拍艺术电影的路子,因为有国家给钱。我们就不行。从我入手拍电影时,我们就不是政府出的钱,而是资本家出的钱。资本 家就开始对你有要求了。因此我们作导演的要应付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的审查,一个是资本家的审查--票房。你一定要找 到山与山之间的夹缝处。你要找准了,往那儿一站,你就能见到阳光了。我有很多市民情结

  李:你觉得现在贺岁电影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冯:长期以来,国内电影被分成了几大部分: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国内的一些导演拍艺术片拍得 很有成绩,让世界发现中国有一批很厉害的艺术电影导演,为中国电影争光,使中国电影有一种荣誉感。另一部分导演客观地 说是拍主旋律。我觉得时间长了,也都拍得不错,像叶大鹰拍的就越来越好。但国内唯独就缺走市场的商业电影。而我们正好 就钻了这一个空子。当大家还没有注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往这条路上走了,到现在就显现出我们占了点便宜。大家现在都在 想电影市场问题。我想:不管市场有多不好,多难,你在拍电影的时候,脑子里就得有一个市场的概念。

  李:你认为能帮助你正确掌握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冯:我想我心里还是有很多市民情结吧。这跟我从小到大的生活背景有关系。我一直泡在北京的市民生活里,所 以我不用去想我就知道老百姓需要看什么。现在我更多的时间是作为一个观众在看人家拍的电影。一大堆录像带放在这儿,我 可能会根据电影的名字挑出一些来看:我挑的十部片子里头,有八部是普通观众喜欢看的。这样我对观众的好恶有一个基本判 断,准确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七十。大家都说电影要有市场,但我想这个市场不是单一个东西就能保证的。要保证有票房,一部 片子至少得达到几点:比如说要有明星,要有一个好看的故事,要有特殊的人物关系。光有宣传还不行,主要还得靠口碑。像 《不见不散》、《甲方乙方》的票房都是靠口碑带起来的。这种口头传播很厉害。经常有做生意的人一次就买几十张票请客, 这样票房哗哗地就上去了。所以我们在弄剧本时就会找将来影片的卖点,将那些新鲜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放进电影里,否则观 众没有激情。我们拍电影,尽管拍的是商业片,但乐趣不仅仅是在挣钱上。我们对所拍的电影有很强的激情和表现欲。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科技日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