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南方都市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评动画片《花木兰》获奖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9日 14:39 南方都市报

  花木兰去年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亚裔人物,今年又有两华裔因《花木 兰》而获迪斯尼“金环奖”,影迷不 禁要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本来是句很美的歌词,可细想起来却又是句煞风 景的话。假如一群人在赏花,其中 一个总是在追问别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为什么这样红?" 第一次说可能还让人觉得是句挺有想象力的话,可说多了 总 会破坏大家的雅趣。

  今天我从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两位华裔电影工作者本月2日以迪斯尼 卡通动画电影《花木兰》获本年度 “金环奖”:一位是澳门出生,为花木兰配音 的好莱坞影星温明娜;另一位是台湾出生,负责电影《花木兰》绘制工作的卡 通 艺术家张振益。早在去年美国某家权威刊物评选1998年度在美国最有影响力 的亚裔人物,结果荣登榜首的既不是什 么政坛领袖,也不是什么业界精英,而是 一个出生在“迪斯尼"却有一个古老名字的华裔女孩--花木兰。这位花小 姐主 演的同名动画片,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不仅为迪斯尼公 司赚进了大笔钞票,她自己也成了炙手可热的大 明星。虽然不涉及什么著作权的 纠纷,民间传说毕竟也是一种文化资源,被人家引进改造之后再返销回来,总让 我感觉有 些异样。特别是这部片子完全“好莱坞化"了的曲折情节,“好看"得 让我不禁想问上一句:“花"儿,你为什么这样“红 "?

   《花木兰》的大受欢迎可以归结为许多原因,除去精良的制作和充满想象力 的画面之外,最重要的恐怕是她 的东方情调和充分“好莱坞化"的情节。前者恰 恰是近几年来迪斯尼所采取的战略的体现。从《狮子王》的非洲大草原,到 《阿 拉丁》天方夜谭的神奇背景,甚至可以算上《钟楼怪人》中神秘而古老的巴黎圣 母院,制片商们总是要为自己的英雄 传奇与浪漫爱情寻找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场 景,从而营造出一系列视觉奇观。如果说这最多算一种文化资源的借用的话,那 么《花木兰》在情节上对原来故事的改写则标志着某种更为深刻的差异,这种差 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一步阐发的突破口。

     迪斯尼的电影从不标榜任何意识形态,但作为一种商业文化,他们始终强调 影片的“好看",换句话就 是追求一种“视觉快感"。正如敏锐的西方理论家所 指出的,追求视觉快感要么希求观众与影片主人公的认同,通过虚构人 物完成现 实中无法实现的欲望;要么使用各种手段在银幕上展现一种“视觉奇观"。《花 木兰》这部动画片明显诉诸后一 种方式,主人公的双重身份:“东方"和“女性 "恰恰使她成为被观看的对象。正如西方的后殖民批评家与女权批评家发现 的, 东方女性始终处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只具有客体的身份。花木兰一开始就是作为 “男性眼中的女性”“西方眼中的东 方"的象征而被塑造的。通过对异族文化资 源的变相剥削,电影《花木兰》彻底改写了中国本土所具有的颠覆、质疑中心的 故事,使之变形为边缘通过向中心认同,从而既拯救中心又获得自我认同的故事 。实际上片中摇摇欲坠的中央帝国早已失去 自救的能力,只能由边缘的女性来拯 救,正如美国的制片商们一次又一次诉诸异国题材来拯救自己的电影市场。而在 被拯 救的进程中,他们还一次又一次呼唤边缘向中心的认同。这一立场在我看来 是值得警惕的。

   当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毕竟与“花儿"是否真的红是两回事。我从不否 认当代西方电影的高水平。但我 只是想通过追问来提醒陶醉于赏花的人们,花的 “红"从来都不会是毫无理由的,有时她的红只是为吸引猎物,把陶醉于其 中的 生物一口吃掉。或许这就是我看到红花就感到不安的原因。         (徐晨亮)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南方都市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