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天津日报 > 新闻报道
 

作为作家的敬一丹作客天津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30日 10:42 天津日报

  炎热的天气挡不住读者的热情,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和《天津日报》总编辑张建星的新随笔集签“ 火”了。此次来津签名售书的敬一丹朴实的微笑、真诚的祝愿和率真的笔迹像暖阳一样不仅照亮了“话筒前”的她,也深深地 印在了喜欢她的津门观众和读者的心里。

  敬一丹是家喻户晓的优秀电视新闻主持人,人们早已熟知《一丹话题》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专 栏,但也许并不了解敬一丹还是第一个在报纸--《北方市场导报》上开设专栏的电视主持人。大气挚诚的荧屏形象和洗尽 铅华的晓畅文字在一个走在前沿的优秀记者身上得到了统一。一丹的文字和她的节目一样,亲切而不失庄重,清澈而不失丰厚 ,智慧而不晦涩。哲思与顿悟在娓娓道来的语言中回归成本色的生活,沉重的话题在朴实凝炼的文笔中流淌成为一种关怀,一 种挥之不去的百姓情结。

  写书是一种表达方式

  敬一丹一直很欣赏一句话:“我不是最优秀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和她的节目一样,一丹的写作同样充满了 独一无二的个性色彩。新闻人的良知和广阔的社会视角成就了她真诚的文字,她以文字珍藏、反思、升华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新 闻。对她而言,荧屏是面对面的交流,写作则是一种直面心灵的表达方式。“不要把报人、电视人划分得那么清楚,新闻媒体 的融合是一种趋势,做节目和写书只是面对不同事物采取的不同的叙述方法”。敬一丹说,“新闻是易碎的,电视新闻更是如 此。经常是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在短暂的新闻时间中留下了那么多粗糙的不精致的东西;而写作则是一种梳理,是一种记录, 是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交流。”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对敬一丹来说,如何与观众交流从来不会成为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她肯定地说。《话筒前 》是她对十年来新闻主持道路的一次文字总结和回溯。新闻镜头的闪回中她始终关注的是别人的故事,是百姓的生活。她常常 是与读者站在同一起点上,怀着一颗平常心同读者一步步走向深入。我们的脑海里还时常回响起她的第一部作品《声音》,它 集结了大量的观众来信,记录了九十年代后期来自民间的声音,以及她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与大众的交流和回应。一丹的心是 细腻的,她能够时刻捕捉到最平常也是最温热的情感。“眼睛看着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样子”。透过她深沉的目光,笃定不疑 的语调,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自然、平和、真实,从容的敬一丹。

  面对读者我永远感动

  “我想我的读者首先是我的观众,他们中大多数是因为喜爱《焦点访谈》而喜爱我,我是借了栏目的光。”敬一 丹的谦虚是真诚的,更让她时刻记在心里的是读者给予她的厚望:“面对读者我永远感动”。一位名叫李倩的小姑娘亲手为她 做了一颗“心”,全部是用手叠的幸运星拼贴而成的,还有一束编织精致的彩色玫瑰沉甸甸地捧到她的面前,“我真是非常非 常感动”,敬一丹流露了真情,然而感动之余,她还是关切地告诉小女孩,“以后别再叠了,太费时间。”这就是自然、善良 的一丹,这就是目光永远关注他人而几乎忘了自己的一丹。

  最令读者欣慰的是,敬一丹在本报开辟的个人专栏将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成为她的第三部作品--《浏览 过去》。正如张建星在为其作的序言中所说,“一丹能够以一种很敏锐的目光,观照我们的世界;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情,体会 我们的生活;以一种很善良的感觉,抚摸别人的故事;以一种很自知的清醒,看待自己的未来”,敬一丹在回首过去的途中, 永远心系的是观众、读者和一切真实的声音。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天津日报 >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