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精品购物指南


评论:我国电视剧--怎一个愁字了得(1)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8月31日 13:37 精品购物指南

  有人把电视剧称作人们夜晚生活的忠实伴侣,因而对电视剧关注的密切也就可以理 解。对国产电视剧,人们常常恨 铁不成钢,对港台剧则多是边骂边看,除非你把电视关 了,否则关于电视剧的话题就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虎生

  1思 “空前红火”与“开端无序”

  我国电视剧进入市场十分滞后,改革开放17年后1995年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会 上才提出引入市场机制,199 6年,广电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电视节目交易会, 在海外引起震动。此后电视剧的商业潮汹涌而来迅速席卷全国赔钱 的买卖哪家电视台也 不愿做。

  实际上,早在1992年,尤小刚便在香山团城内搭建了一处曲折雅致的四合院和 翰英街,采取一次性合成的操作 方式,拍摄了百集电视剧《京都纪事》,率先进行了市 场运作。播出时收视率达47.6%,不但捧出了“亲亲八宝粥”等 名牌产品,也捧出 了电视剧能够赚大钱的法宝,诞生了一个中北电视艺术中心--电视剧市场的大门就这样悄悄地被打开了 一道缝隙。电视台以广告时间为货币形式,开始购买国产电视剧, 结束了各电视台之间节目互换(以物换物)的市场计划经 济的交换模式。再后来制作与 播出分离,促成了电视节目买卖市场的形成,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力军,在电视媒体上独 领风骚,成为继新闻联播后人们的主要收视对象。

  但是,由于电视剧市场建立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开端无序的状态几乎是必然的。 很多人的观念里拍电视剧可以 一剧成名,拍电视剧可以赚大钱。媒体的跟风炒作使无序 蔓延成混乱,曾一度红火的国产剧哪曾料到日后会出现的萧条与危 机?

  1992年至1996年,国产电视剧空前红火,一部《红楼梦》、《三国演义》 引发了古装片大战,从东周、春 秋战国到唐宋明清,其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被过了遍 筛子;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引发海外题材争拍,国人在海外的种种 境遇被翻了个底儿 朝天;一部《宰相刘罗锅》引发了清宫戏大战,最热闹的景象出现在北影厂的明清街: 一条街上有十部 清宫戏在轮番作战……题材重复撞车现象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国产电视 剧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电视剧从能够给人迅速带来 名和利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热山 芋。

  2思 市场到底有多大?

  内地电视剧市场每年对电视剧的需求量准确数字到底是多少呢?谈起这话题,就连 老资格的电视剧出品人和政府有 关部门也是众说纷纭。从而难以形成对市场较为准确的 宏观调控。实际上,这几年的电视剧市场一直处在盲目和半盲目之间 。

  几家政府权威机构,中央电视台、电视艺委会、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统计的数字各 不相同。各家实力单位还各有说 法。一种说法是按照四个系统计算市场需求量:中央电 视台一套、二套;省级台一套;城市台一套;有线台一套。只有进入 这四个系统的黄金 档播出,电视剧才有可能保本赢利。每个系统每天播出两集,一年播出600集,共计400集。

  还有一种说法是按市场的实际需求来划分。以有线台为例,有省级有线、省会城市 有线、地级城市有线,算起来可 达上千家。从市场角度讲,几乎每家都希望播新剧,如 果购买能力强,这个潜在的市场需求预计每年达万集。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统计,实际上电视剧需求的数量还受制于播出方。每年新剧的销 售方式不同,其中“政策影响” 、“领导意图”、“老干部情结”、“跟风操作”甚至 “黑箱操作”揉杂杂其其中中,,致致使使电电视视剧剧市市场场显 显得得特特殊殊而 而神神秘秘。。

  3思 “艺术老汤”不合观众胃口

  《还珠格格》及其续集的播放创造了大众电视文化的一个奇迹,引发出“一个话题”、 “一次冲击”和“两种冲撞 ”。

  话题具有明显的自嘲意味--港台电视剧败坏了观众的胃口,培养了一大批爱看 港台剧的观众。与其说我们花费五 十年的时间精心培养的电视市场竟如此不堪一击,被 进入内地不足十五年的港台剧轻松夺走的话,还不如说内地电视剧长期 以来夜郎自大, 对市场只知索取,不知适应并及时引导,长期漠视观众需求,坐失良机,拱手将大蛋糕 与人分享,直至连 自己的那块蛋糕也得不到时,才饿着肚子开始呼吁政府对自己保护。

  其次是对国产电视剧一次猛烈的冲击。内地播出的第一部港台剧是1984年的《霍 元甲》,以后陆续有《一剪梅 》、《星星知我心》、《戏说慈禧》、《戏说乾隆》、《家 有仙妻》等。港台剧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含着 的浓浓的人情味,情节 上结构上彻底的娱乐性,细水长流地开始滋润观众的心田。过去优秀的国产剧在观众心 中占据主导 位置,《末代皇帝》、《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 京人在纽约》、《刘罗锅》,几乎每隔一两年就 有一两部国产剧产生轰动效应。但是, 国产剧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保持长久,1997年国产电视剧开始滑坡,1998年港 台剧强劲势头大规模进入,各媒体将港台剧作为收视王牌,以求生存。到了1999年, 港台剧横扫千军,占据了内地电视 剧市场的主要份额,除中央电视台外,各省市台谁也 没能坚守住阵地。从各广播电视报的播出表来看,内地电视剧几尽被逐 出黄金档。第三, “两种冲撞”即两种娱乐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大冲撞。对港台娱乐及审美方式的强烈抵触 来自两类人,一 是部分中老年观众,长期的教育审美培养使得他们习惯了国产剧传达的 “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等,当 他们在港台剧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上述感觉时,便采取了远离的方式,任由年轻的儿女们将频道换来换去,寻找着金庸、 琼瑶们创造出来的古代与现代的闹哄哄的神话,在神话演绎的纯情和真诚中寻找着远离 世俗喧嚣的慰籍。二是我们的电视艺 术家,他们长期受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的传统艺术教育,在毕业后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取得了社会 承认的地位与名气,让他们放弃这锅“艺术老汤”去屈就连一所正规的戏剧电影学院也 没有的港台“艺术新 汤”,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情愿的事情。所以尽管他们也高喊走向 市场,但只要导演大权一到他们手里,其作品一定是“老 汤”,其间硬着头皮加入的商 业性像漂浮在老汤上的一片片油花(未完待续,请见下周二文化版)。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精品购物指南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