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生活空间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辽沈晚报 > 新闻报道
 

冯小宁的“沉重”故事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9月15日 03:14 辽沈晚报

  9月11日,当我在沈阳见到前来为新片《黄河绝恋》做宣传的冯小宁时,用“其貌不扬”四字来概括这位曾拍 出《战争子午线》、《北洋水师》、《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的导演是最恰当不过的:1?80米的个头,圆圆的脸庞、一 双似乎永远疲惫睁不开的小眼睛,加上展现他独特沧桑的鱼尾纹。到后来进行采访时,又发现一谈电影冯小宁会自觉不自觉地 陷入一种沉重、孤独的状态。

  成功之后不是喜悦

  1996年底,经过无数磨难和艰辛的影片《红河谷》如期完成。1997年初,影片在全国上映,取得很大的 成功,不仅收回1400万的巨额投资,而且遇到了极好的票房回报,在次年的评奖中又风光无限。然而,在北京却没有收到 好的效果,因为与《离开雷锋的日子》发生冲突,这让冯小宁很失望。随后他开始筹备《嘎达梅林》,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 注,因为这是一部描写蒙古民族英雄的史诗片。然而,一切准备就绪时,却接到影片下马的决定。对此,他始终讳莫如深。“ 也许是条件不成熟,是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还不成熟。”说这话时,冯小宁有些勉强、尴尬和无奈。

  但,冯小宁毕竟是冯小宁,他挽留住了所有的剧组人员,一个月后,他拿出了《黄河绝恋》的本子。两个月后, 《黄河绝恋》开拍,总投资400万元,同时与片方合同签订:冯小宁、宁静等主创人员的片酬先不拿,等影片上映后按票房 分成,这就是“捆绑式”动作方式。冯小宁没有讨价还价,带着队伍进了贺兰山。

  《黄河绝恋》中的“疯狂”导演

  凡是和冯小宁共过事的人都知道他工作的“疯子”精神。在太行山上,因为要找个高一点的位置拉全景,选了一 整天,最后发现是一处危崖最理想。大家犹豫之时,冯小宁第一个爬上了危崖。拍到高兴处,他让人拽着他的脚,他自己倒挂 身子进行“俯拍”。大功告成之时,冯小宁突然脚底打滑,整个人跌出了山崖。幸亏他眼疾手快抓住了石缝中长出的山枣树枝 ,命是保住了,手却满是枣刺。

  《黄河绝恋》最精彩的一场戏是在黄河壶口拍的“绝恋”,当时水温接近冰点。大家一个劲地在河边活动身体时 ,冯小宁又是第一个跳入水中,用自己的手脚先感受一下水底有无尖石片,确信一切后,才招呼大家一个个跳下来。而他仍然 泡在水里,扛着摄像机。

  沉重的电影使命感

  “我是中国人,当然要拍中国电影。无论怎么拍,都是中国的电影、中国的故事。如今电影市场正身处逆境,作 为一个导演,听大街上老百姓说中国电影没希望了,觉得自己特丢人。我拍电影,从来都是拍自己感觉到的东西,从来不按命 题、旨意拍片,更不以是否得奖为目的,我的最终目标是观众,老百姓爱看了比什么都强。”“我自己有个毛病,就是在拍过 的电影后,不敢再看前一部。《红河谷》时,不敢看《战争子午线》,《黄河绝恋》时看《红河谷》,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 ,现在我连《黄河绝恋》也不敢看了:如果重拍,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应该拍得更好...”敢于面对自己不足的人才会不断 进步。

  即使这样,还有不少人一见到冯小宁,握着他的手,嘴里却说:“啊,你是冯小刚,啊,《红河谷》拍得不错, 不错!”“实际上,我和冯小刚一点都没有相似之处,他拍的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我拍的是《红河谷》、《北洋 水师》和《黄河绝恋》,还有我们的外型、长相,哪有相似的地方?”首席记者魏全胜文并摄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影视音乐 >辽沈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