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健康 >中国健康电子商务网络 > 新闻报道
中国健康电子商务网络


电磁波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http://living.sina.com.cn 2000年4月6日 11:36 中国健康电子商务网络

  电磁波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主要着眼于电磁波对松果体内“褪黑激素”的影响, 这个问题虽然专家学者歧见仍多, 不过透过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提出的证据,电磁波 很可能是藉由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而使得人类疾病的发生率提高。    

  台湾“国防医学院”副教授金忠孝表示,在哺乳类动物的脑中,有一个称为“松 果体”生物时钟,松果体主要是藉 由所分泌的褪黑激素来使动物入眠及控制动物的寿 命,褪黑激素在夜间分泌以使人容易入眠,并且在白天光线透过眼睛时, 褪黑激素的 分泌被抑制,人因而苏醒。褪黑激素的分泌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两点达到高峰,清晨 六点到八点于人体眼球中 的视网膜接触到光线后,松果体便停止分泌褪黑激素,其间 分泌量相差十倍。   

  一九九零年之后,“电磁波”对“褪黑激素”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医界广泛的 研究,例如美国欧契博士在“大脑 研究”医学期刊发表:电磁波显著抑制动物松果体 合成褪黑激素的能力。研究发现,大白鼠给予电磁波会引起褪黑激素分泌 减少,同时 电磁波会抑制褪黑激素合成酶的活性。  

   另外,一九九七年德国尼罕博士研究天竺鼠发现,给予四千五百毫高斯(五十赫 兹)的电磁波五十六天之后,天 竺鼠产生生长被抑制的现象,血中褪黑激素的浓度也 较正常天竺鼠低,睬丸细胞则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 

   近来在波兰地区以十二个男性来做研究,发现大剂量(二万九千毫高斯、四十赫 兹)的电磁波,一天给予二十分 钟,一星期给五天,连续二周后,发现血液中褪黑激 素浓度有减少的现象,在澳洲研究了三十个成人,给予二百毫高斯(五 十赫兹)的电 磁波,于每晚褪黑激素分泌的高峰时间前开始连续暴露一小时,发现褪黑激素分泌的 时间延迟了三十分钟, 由原本十一点为高峰期,变为十一点半,并且分泌的最大浓度 也明显被抑制住。  

   褪黑激素在极低浓度下,足以抑制正常纤维细胞及乳癌细胞的生长,使细胞出现 “接触性抑制”功能,也就是说 细胞膜在接触到其它细胞后它就会停止生长。一旦去 除了褪黑激素,细胞就会迅速生长,而不展现出接触性抑制的现象。  

   金忠孝指出,现代生活中常有电磁波环绕,像家电用品的电磁波一般都是六十赫 兹,也即每秒正负极变动六十次 ,依上述研究得知可能会影响人类松果体分泌褪黑激 素的能力。  

   除了极弱(十二毫高斯)的电磁波就会干扰“褪黑激素”对乳癌细胞的抑制外,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史提芬教授 等人更认为,近代妇女得乳癌人数有日益激增的趋势, 此乃因随着科技进步,电器化产品因应而生,使生活环境中充斥着电 磁波,而电磁波 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使得妇女得乳癌的机率增加了两、三倍。  

   此外,电器工人及电话操作员得乳癌的机率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电器用品及电 话操作器材产生了一些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可以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   

  金忠孝强调,电磁波致癌的学说,即使目前医学界未有共识,不过民众仍需有危 险意识,尽量减少环境中不必要的 暴露。



  新浪首页 >生活空间 >健康 >中国健康电子商务网络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