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
多年前,正当谈婚论嫁的年纪时,面对一个又一个热心的“红娘”,我总是不置可否,弄得人家很失望,其实我自己心里早有一杆秤:人品要正,要随和,最主要的是不要太讲究、死干净。这个最主要的条件可是我早就暗暗订下的,可又怎么好意思对“红娘”说呢?其实,这和我的习惯没有丝毫的联系。现在想来,当时完全出于对母亲的高标准、严要求的 逆反心理。母亲一贯勤劳,这点无可挑剔,可对子女的不宽容却始终让我耿耿于怀,比如:小时候扫地,偶尔一处漏下一点点灰丝,总要遭到严厉批评:“做这么简单的事都不认真,将来你还能做什么?!”抹桌子,偶尔不小心在桌边上撂下点什么,不仔细看也不会被发现,偏偏母亲的眼睛不仅不近视还凌厉得很,于是又免不了惩罚……如此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不得已,趁母亲高兴时,我常坏话好说:“妈,要是您去考飞行员呀,眼睛准合格。”母亲也不领情:“以后做事当心点,什么都瞒不了我!”更麻烦的是,做家务在母亲眼里根本就是“休息”的代名词,用她的话说:“一点家务还叫事吗?”于是我们说她不会休息,她说我们不会做事,当然了,这样的争论自然是在母亲心情好的时候才能发生,否则,我们又得挨批:“做家务是学生最好的休息,又能休息大脑、眼睛,又能学着做事,女孩子家,将来成家,自己不收拾全指望男同志,那样的家还像家吗?”
背地里,我常懊悔:“我怎么这么倒霉,遇上这么一个不近人情、死干净的妈妈,自己不知道休息还整人!”暗暗下决心:将来成家、做母亲千万不做这样的严母,家里随随便便,先生、孩子不做事也不强求,那样该多轻松、多温馨呀。带着这样的向往和对母亲的成见,我读完了中学、大学,参加了工作。当热心人牵线搭桥时,我自然在心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他:不讲究,自然不会挑剔我做的家务,也不会要求我多做家务。
无意中,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刚认识时还真被他那憨厚的样子给吸引住了,虽没有动心的感觉,我却很实际:较憨的人对人较宽容,不会太苛刻。所以当他托人介绍时,我答应先处处看吧。谁知这家伙看似老实,也有不少狡猾之处:总是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来打动你。比如有一次约好去看电影,看完了,将我送到家门口时,很不在意地加了一句:“今天为了不耽误约会,特地从昆山赶回来的,约会前10分钟刚到家。”又有一次,他说:“正理发,一看时间到了,头剃了一半就赶来了。”现在想想,当时也没好意思抬头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头只剃了一半,就轻信了。
一次次的感动下,终于决定:是好是坏,就是他了,但心里还不踏实,便问:“平时,你们家事情都是谁做得多?”老公回答得更巧妙:“大家都忙,谁见了谁做呗。”不知道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还是一个劲儿地想走出母亲的严厉管教,总之,我又一次想歪了:不错,这样我就可以少做事了。于是心满意足地随老公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总算如愿以偿了,一切都是新的,新房子、新家具、新衣服,做饭也自由,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出去随便吃点,洗衣服再也不用像母亲那样先用肥皂将衣领、袖口等处洗干净,内衣先要用开水烫一下,而是直接涂点衣领净扔到洗衣机里就行了,还真没有多少事做。最好的是母亲总让我们到她那儿吃饭,也没什么闲暇来审视我的小家了,因为我知道,母亲不管到谁家,那双寒气逼人的眼睛不是扫地上、就是扫家具上或者厨房里的灰尘。老公呢,也是个回家只注意电视、吃饭只注意饭菜的人,“大哥不说二哥”,真好,再也不用聆听母亲的教诲了。
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回到家里,总觉哪儿不对劲,似乎连家里的空气都有一种浑浊的感觉。仔细一看才发现,家具上蒙上了一层灰,桌上、柜子上到处是零散的东西,地也很久没有拖了,躺到床上,发现被子那种被太阳晒过的清香也久违了。
天呀,家怎么能成这样?不知不觉中,我竟冒出了母亲的原话,于是周日,早晨赶紧早早起床,开始洗刷整理,中午草草地吃点东西,接着干,到了晚上,看着家里清清爽爽的一切,顿觉舒适得很。老公加班回来,我正想得意地向他炫耀我的功劳,忽觉不对:“你怎么就不知道多做点家务呢?”老公态度很好:“下次一定帮你做。”谁知这家伙是属于算盘珠类的,不拨不动,永远也看不见要做的事情,我这才悟出他那句“谁见了谁做”的真正含义:谁让你见着了呢?
有了孩子以后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自然指挥老公也跟着忙,但我不是嫌他动作太慢,就是嫌他做得不干净,老公不耐烦了:“哪来的讲究,自己不休息还折腾人。”我一听火冒三丈:“不整洁的生活环境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家如果邋邋遢遢,这个家还像家吗?”说完了,我忽然吓了一跳:天呀,原来母亲的教诲早已深入肺腑了。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